【高原行歌】一家兩代人的匠心傳承
2024-09-26 來源:香巴拉資訊 | 分享: |
牛毛絨編織技藝,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藏族牧民從日常生活用品到衣著和居住帳篷等,都離不開牛羊毛編織技藝。今天的《高原行歌》,記者來到德格縣麥宿鎮牛毛編織工坊,去了解一家兩代女手工藝人的匠心傳承之路。
記者循著編織聲來到手工藝人占珠的編織作坊間,在一架泛著歲月光澤的織架背后,64歲的占珠正屏息凝神,手臂在一架織機前反復揮動,映著窗外透進的光,時光仿佛也變得慢下來。這架織機上存放著占珠的記憶,也見證著她對牛毛編織最深的熱愛。從15歲開始,占珠便能獨立完成編織的整套程序,原料加工、搓毛線、編織……每一道工序,占珠都熟記于心。
占珠告訴記者,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去守護和傳承這個技術,對此有很大的期望。
在占珠看來,藏式牛毛編織技藝制作工藝復雜精細、耗時較長,帶來的經濟收入不高,技藝傳承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作為技藝傳承人,占珠認為牛毛編織技藝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謀生技藝,而是她心中的“詩和遠方”。而她對牛毛絨編織的摯愛,也影響著自己的女兒。
在母親的指導下,扎西曲措接過技藝“接力棒”,與母親一起更好地將這門技藝守護和發揚下去,她對牛毛絨編織的情感也從熱愛變成了責任,帶動更多當地婦女加入編織行列,實現就地創業、在家就業,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助推百姓致富增收。
扎西曲措說:“希望在未來能接到不同的訂單,我們也會朝這方面努力。希望能向更多地方推廣我們的產品,也希望有越來越多人知道我們的編織產品。”
如今,一個個背包、一件件圍巾、一條條腰帶......這些獨具藏式風格、有著民族特性的手工藝制品,正通過占珠和扎西曲措的推介,逐漸走向全國。(甘孜州臺 德格融媒)
編輯:徐夢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