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行歌】“桑吉爸爸”和他的孩子們
2024-09-26 來源:香巴拉資訊 | 分享: |
在甘孜州色達縣職業技能訓練中心,有一位被學員們親切稱為“桑吉爸爸”的副主任——桑吉多登。他懷揣一顆對教育的赤誠之心,在學員們的成長道路上始終扮演著“嚴父”的角色。讓我們走進這個不一樣的“家庭”,感受那份特別的溫暖與嚴格要求背后的深情。
臨近畢業時節,桑吉多登正在嚴格地指導學生們的畢業作品。原本滿心期待步入社會的同學們,此刻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壓力,來源于他們心中的“嚴父”——桑吉多登。
桑吉多登坦言,平時在學生們的生活當中,在學校這個大家庭里會給予他們溫暖。但該嚴格的時候也必須嚴格起來,否則可能就是害了他們。
2014年10月,甘孜州色達縣職業技能訓練中心成立,桑吉多登來到這里任教。十年間,他始終如一地扮演著“嚴父”的角色,對學員們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他的嚴格,不僅僅體現在專業技能的培訓上,更體現在對學員們品格的塑造上。
訓練中心現有學員300名,開設了民族服裝制作、民族工藝品制作、唐卡繪畫、藏餐廚藝、理發及數控木工六項專業技能培訓。而學員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背景,在這個“家庭”里,他們重新找到了歸屬感和方向。
中心學員劉麥次勒告訴記者,自己沒到這個學校之前,生活目標不是很明確,到這個學校之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發展方向。“在這里,遇到了桑吉老師,他對我們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成長,我們對他也像父親般尊敬,時刻牢記他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劉麥次勒說。
巴生東珠也是桑吉多登的學生,來自第一屆藏餐烹飪班。受恩師的感染,他在畢業后毅然回到母校,走上了三尺講臺。現在,桑吉多登還在向他傳授做一名老師的經驗。
除了選擇留校任教,還有不少畢業生選擇了獨自創業,德青就是其中的一位。開了服裝制作店和金銀加工作坊后,德青感慨道:“現在到社會上用自己的一技之長來賺錢,養家糊口,這離不開學校老師們的關懷。”
在色達縣職業技能訓練中心,像巴生、德青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在這個“家庭”里學到了技能,更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他們知道,無論走到哪里,這個“家庭”都是他們最堅強的后盾。
“我們辦這個學校,不僅要讓他們學會一技之長,更要讓他們學會做人的道理,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桑吉多登告訴記者:“在這些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庭的未來。對這些孩子們,我會盡我所能呵護和培養他們成長,讓他們的未來充滿希望。”
對于訓練中心這個大家庭,桑吉多登這個“父親”的角色是稱職的。然而,對于自己四口之家的小家庭,桑吉多登是“不稱職”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歡迎繼續關注香巴拉資訊接下來的報道。
記者:高瑞茹 張家文
編輯:郝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