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御寒,這些拉薩美食你都吃過嗎
2017-12-12 來源:拉薩市城關區(qū)旅游局 作者: | 分享: |
冬日御寒
少不了吃這件事
那么
拉薩人過冬喜歡吃什么呢?
今天
我們就在這里給大家介紹
幾種拉薩地道又好吃的驅寒佳品
↓↓↓
冬天沒吃幾次“巴圖”
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過了冬
過去,拉薩人冬天在家里最喜歡做的晚飯就是帶湯的各種食物,不僅美味,而且還驅寒。
每次在外忙活的孩子回家前,母親都會早早在家把食材準備好,然后在爐子上慢慢熬,還不能讓火熄了,以免涼了不好喝。等到家時,也就剛好可以用餐了。
吃完熱騰騰的湯食,全身的寒意煙消云散,身體一下子熱乎起來。
久而久之,“巴圖”、“綽圖”、“糌圖”(“圖”是面的意思)這種傳統(tǒng)的湯食就成了拉薩老百姓驅寒的佳品,尤其是“巴圖”。
“巴圖”
有人甚至還說,如果整個冬天沒吃幾次“巴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過了冬。
在民間有句諺語,冬天到了,吃“巴圖”的時間也到了。
“巴圖”
那么
“巴圖”具體怎么做呢?
面粉、鮮肉、蘿卜是“巴圖”的主要食材,準備時先將和好的面弄成疙瘩或條狀,鮮肉切塊。
然后開始燉肉,肉塊燉好后,把切好的蘿卜絲放入肉湯里,等肉湯煮沸、蘿卜煮熟后放面疙瘩,再等面疙瘩煮熟,加上鹽巴即可食用。
如果家里用的是傳統(tǒng)的爐子,而且有足夠的柴火,那就可以在爐子上慢慢熬。
當肉香和蘿卜絲的香味完全浸入面里時,“巴圖”的味道會更香。
從前,人們在牧區(qū)一般喜歡把面弄成疙瘩,在拉薩則偏好弄成條狀。不過,現(xiàn)在都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只是蘿卜一般都會弄成蘿卜絲。
“巴圖”
還有另外一種和“巴圖”很像的湯食,叫“綽圖”,除了不加蘿卜絲,其他烹飪步驟都跟“巴圖”一樣,就是將肉湯燉好以后直接將面粉加入熬制便可,也是冬日拉薩的御寒佳品。
“糌圖”、“歸典”……
不僅暖而且還很好吃
除了“巴圖”和“綽圖”,“糌圖”也是冬日里深受拉薩人喜愛的食物,它的做法跟“巴圖”很相似,只是食材從面粉變成了糌粑。
糌粑
在西藏,很多藏族人民的一日三餐都有糌粑,也就是青稞炒面。
糌粑營養(yǎng)豐富,攜帶也方便,出門只要懷揣木碗、腰束“唐古”(用于裝糌粑的皮口袋),再在外面解決茶水的問題就行了,都用不著生火。
酥油茶
把糌粑倒進“唐古”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唐古”的袋口,一手隔袋抓捏,不一會兒,噴香的糌粑就可以吃了。
今天小編給你講講糌粑的另外一種吃法——“糌圖”,也可稱為糌粑面。
“糌圖”
首先燉好骨頭湯,再放入肉,肉燉好后放蘿卜絲,最后放糌粑粉,讓整鍋湯稠一點,味道足一點。
除了冬天吃,“糌圖”也是很多病人補身子的良品,不僅易消化,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
“糌圖”
還有另外一種小吃,它除了是冬日的御寒食品,還是藏歷新年的重要食品,叫“歸典”。
“歸典”的做法是將釀好的酒或者普通的青稞酒倒入鍋里并加上酥油煮沸,期間要注意火候,以免煮壞。
酥油
青稞酒
有些人家里還會在里面放奶渣粉,這樣味道會更好。
奶渣
每年藏歷新年,母親都會早早起來準備“歸典”,當所有的東西準備好了,家人齊聚一堂時,母親就會給大家每人端一碗“歸典”。
酒香、奶香一起入口,感覺整個身子一下子就熱乎了。
在拉薩,還有很多冬日驅寒食物,但以上這幾種都是比較常見、也比較地道的,不僅暖而且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