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境普蘭 阿里的江南你來過嗎?
2018-10-29 來源:結伴去西藏-西行牧人 作者: | 分享: |
阿里腹地的普蘭,方圓不大,卻濃縮著西藏高原典型的自然與人文特征。
?
北部高寒地帶,喜馬拉雅和崗底斯山脈中央廣袤的草原,岡仁波齊、納木那尼峰在瑪旁雍措、拉昂措和公珠措的湖水映照下傲然屹立。
?
牛羊、氈房、炊煙、佛塔、瑪尼石,一派壯闊大地上的農牧景象。南部是喜瑪拉雅群山環繞下的砂礫巖層峽谷地帶,民居、寺廟、白楊、青稞點綴其中,勾畫出高原谷地特有的農耕人文。
?
印象中的普蘭就是涂抹著莊重色彩的畫,從每天太陽升起到太陽的落下,循環往復,不同尋常。 我以為是天上的景色,上帝的一幅畫,億萬年前就開始了的杰作。
?
進阿里普蘭有兩條線路:一條是從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南下,沿新藏公路,經葉城獅泉河至普蘭,全程約3044公里;另一條是從拉薩西行,經日喀則、薩嘎到普蘭,全程約1433公里。
?
普蘭縣地處西藏阿里地區南部,岡底斯山和西喜馬拉雅山之間的峽谷地帶,同時也在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
?
普蘭距巴嘎94公里,縣城位于納木那尼峰的孔雀河谷臺地上,海拔僅3800米,是阿里地區少有的低海拔地域。來自孟加拉灣濕潤的海洋季風在這里造就了一個溫暖、降雨充沛的獨特氣侯,使普蘭所在的孔雀河谷成為阿里少有的適宜農耕的區域,被譽為阿里的江南。
?
普蘭較佳的旅游季節是在6—8月,這時的普蘭,長滿作物的田園、被風化的黃沙以及銀色的雪峰相互映襯,有著鮮明的色彩對比的同時更貼切的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
?
岡仁波齊
位于普蘭縣門士區境內的岡仁波齊峰為岡底斯山脈主峰,海拔6656米。
“岡仁波齊”其藏語之意為“雪山之寶”, 該峰的造型獨特,其圓冠形的峰頂終年積雪,無論從哪個方向望去都像一個巨大的冰雪金字塔卓立于群山之巔,給人一種崇高威嚴的感覺。岡仁波齊峰頂南側下端有平行的臺階地橫貫峰體中央,遠觀好像通往神峰之巔的懸梯。
?
?
納木那尼峰
納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馬拉雅山西段,白雪覆頂的納木那尼雪峰猶如一位靚麗秀美的藏族少女巍然屹立在瑪旁雍措身邊,隔湖與英俊挺拔的神山之王岡仁波齊深情對望。
?
從岡仁波齊山腳下遠望納木那尼峰,雄偉的雪峰在云霧中直插天際,綿延的山體像伸出的臂膀把著名的“圣湖“瑪旁雍措和”鬼湖“拉昂措攬在懷中,山湖相映,璀璨奪目,給人無限暇想。
?
瑪旁雍措
瑪旁雍措位于岡仁波齊峰東南20公里處,納木那尼雪峰北側,海拔4588米,面積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達7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
天氣晴好時湖水蔚藍,碧波輕蕩,白云雪峰倒映其中,湖周遠山隱約可見,景色奇美。坐落在圣湖西岸的基烏寺是觀看瑪旁雍措的最佳地點。
?
拉昂措
拉昂措緊緊的依靠在圣湖瑪旁雍措的旁邊,在她的西面,勾畫出一個美麗的蔚藍色湖泊。
拉昂措又被稱為鬼湖,其實圣湖鬼湖原本為一湖,由于氣候變化,湖泊退縮,水面下降,才由一條狹長的小山丘把它倆分開。
拉昂措的風光異常美麗,碧藍的湖水映著圣潔的納木那尼雪峰,四周金黃的沙丘更使拉昂措像一顆鑲嵌在金色綢緞上的藍寶石。
湖面碧波不興,水天爭色,云影光波間透射出無限的神韻。
?
去往普蘭縣城的207省道,右側有一山坡,破頂上有一廢棄的房屋,在此處居高臨下,是拍攝拉昂措和納木那尼峰的最佳位置。
科伽寺
在普蘭縣城以南17公里的科加村附近有一個科伽寺,它始建于于公元12世紀初,寺內供奉有一尊經高僧仁欽桑布加持過的文殊菩薩像,傳說這尊像在遠送嗄爾的途中路經此地,佛像突然開口說話要留于此。于是在這里建起大經堂供奉此佛像,該寺后成為中、印、尼邊境上一座重要寺廟,得到三國信徒的共同信奉。
?
若是在此經邊防武警的同意,你還可以從科伽寺一條狹窄的土路繼續向中尼邊境行20公里到邊境線上,走過界碑到尼泊爾走一遭。
?
普蘭國際市場
歷史上,普蘭溝是一條千年商道,是中國西藏與印度、尼泊爾貿易規模最大的通道,有許多尼泊爾人、印度人在普蘭經商貿易,所以現在的普蘭作為西藏的一個口岸,還有一個聞名的“普蘭國際市場”, 每年6月10日開關,這時會有大量的尼泊爾商人和印度、尼泊爾的商品涌入這個雪峰環繞的邊陲小城,若是感興趣,可在此時去看一看。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