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溝的奇石誘惑
2019-01-31 來源:阿壩日報 作者: | 分享: |
?
?
?
?
?
?
?
?
■劉期榮
這是我第四次提著照相機走進小金縣趙家溝。掰著指頭算起來,前后相隔已經20來個年頭了。之所以要五次三番去這個地方,是因為她在我心里極具誘惑——閨藏的天然奇石,時時召喚著我的靈魂!趙家溝的奇石,位于海拔4200多米的山坳。那里形態各異、數目龐大的天然奇石,至今尚未被開發。
去趙家溝,有三條線路可以走。我們此行走的是中間路線,即:從縣城美興鎮出發,經大壩村上山,沿著光伏電站的施工道路繼續前行,再徒步前往趙家溝。此線路整個車程近30公里,盡處是一個叫水磨溝埡口的地方,這里的海拔近4000米,到趙家溝還有約5公里的山路。當日,我們到達的時候,相約的馬夫尚未抵達。稍坐片刻,馬夫從山里面牽著兩匹馬來了,我們把隨行的戶外用品打包搭上馬背,近20人的采風隊伍,就馬不停蹄地朝著目的地進發。
結束接連幾天的陰云細雨,迎來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好心情不言而喻,走起路來也輕快了很多。走走歇歇,約莫兩個小時之后,到達目的地。然而,正當大家興致勃勃駐足在海拔4200米的趙家溝奇石邊的時候,濃密的烏云把藍天遮擋得嚴嚴實實,瞬間,鵝毛大雪洋洋灑灑,罩住了天地。溫暖的夏日景象突變為寒冷的冬日。大家七手八腳開始支帳篷,雪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支起來的帳篷被壓趴下,大家的肩頭堆積起了白雪,不得已,只好緊急叫停,選擇在奇石堆旁一座30平米的石佛廟里避雪歇息,吃一些干糧、冷飲來補充能量。
奇異的環境,特殊的天氣,是出片子的大好時機。雪還在下,攝友元春和洪星提起相機拍攝去了。啃了半個鍋盔后,我也急急忙忙打起雨傘跟隨其后出了門。來到奇石堆邊,只見二位一會兒弓著身子,一會兒站立起來,在其間潛心地搜尋著拍攝的目標,如此專注的神情,豈不正是一幅風雪美圖?記錄趙家溝奇石風雪剪影的《獵手》,由此完美地被定格在我的相機里,有如:“你在雪地里拍風景,看風景的我在拍你”……
大雪過后,天終于放晴了。陽光沖破彤云,蔚藍的天空鋪展在頭頂,薄薄的一層雪,瞬間被融化為薄霧,在我們身邊輕盈地穿梭、騰空飛躍,夢幻的仙境盡展眼前,抓住這難得的好光影,音樂舞蹈家協會的帥哥、美女們庚即著裝,迅速進入到拍攝現場。身著民族服飾的青年男女融合在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奇石堆里,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另一番別致的美景。不同的角度,不一樣的場景,不一樣的神情表現,著實讓影像師們的鏡頭忙碌了好一陣。
夕陽西下,夜幕還未降臨,我們已在草地上支好帳篷。年輕人們忘記了路途和拍攝的疲勞,利索地點燃起篝火,伴著手機播放的音樂,跳起了歡快的鍋莊。元春和攝友們又到奇石堆里面選擇角度,拍星軌去了,我蜷縮在帳篷的睡袋里,翻閱著手機里的奇石光影,快樂地進入夢鄉。
天幕還沒有被太陽的光輝揭開,我已經從睡夢中驚醒,隨手拉開帳篷的拉鏈,探頭瞭望,東方一字排開的山頭,已經隱約可見一抹紅暈的色彩,天幕剛剛被拉開一道口子,晨曦初露,該起床了。
雨過天晴的好天氣,令人心曠神怡。崇德溝上空漂浮的云海浩渺幽遠,置身奇石之間,舉目遠眺,遠處的山坳云海茫茫,太陽慢慢從山尖翻滾出來,剎那間把金色的光芒灑落在云海之上,直射到奇石林中,這般奇異的晨光,給趙家溝涂抹上更加夢幻、神秘的色彩。我們在各自選定的機位上,按動快門,定格下一幅幅珍貴且精美的奇石光影。清晨,就這樣無聲無息,時光仿佛凝固了,不覺已日上三竿,我們置身在奇石中追逐光影,盡情享受著大自然這一份特殊的恩賜。
應邀參與趙家溝采風的新華社四川分社圖片部主任江宏景對趙家溝的奇石深有感觸,他說:“我在中國西南地區采風多年,到過無數名山大川,見過奇異的地形地貌,卻沒有見到過如此規模,且神形兼備的天然奇石群落。它們到底是火山噴發形成?還是冰川作用?抑或是久經風化形成?雖然暫時無法定論,但從觀賞與科考的角度出發,都深藏巨大的潛質。”早在10多年前,四川省旅游規劃設計院的劉開榜專家一行到此考察,就對趙家溝奇石的無窮魅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給出過“一道亮麗的風景,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的斷言。
的確,閨藏在趙家溝的這些奇異的石頭,有的像靜息窺視的小鳥;有的像昂首打鳴的雄雞;有的像活潑可愛的小兔子;有的像淘氣的小猴、小狗、小馬;有的似雄獅、駱駝;還有的像猛虎……“十二生肖”信手拈來,飛禽走獸盡在其中。不管怎樣,大自然恩賜給人類這些千奇百怪、精妙絕倫的藝術精品,亙古以來就陳列于此,默默地接受著大自然的洗禮,見證著歷史的變遷,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視覺享受。它們默默地守候在此,也必造福一方水土。期待著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的人慕名前來探幽,讓其以更加生動的姿態展示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召喚相同的靈魂,召喚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