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紅色旅游路線 瞻仰紅軍戰斗過的地方
2016-10-26 來源:甘孜新聞網 作者: | 分享: |
長征作為中國革命最壯麗的篇章,在共和國成長史中舉足輕重。紅軍長征途經甘孜州16個縣,創下停留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藏民支援紅軍貢獻最大、遺留紅軍最多、遺留革命文物和遺跡最多等若干個紅軍長征之最,并在甘孜藏區建立了紅軍第一支少數民族革命武裝力量——紅軍藏民獨立師,成立了藏族第一個地區級蘇維埃政權——蘇維埃博巴政府。紅軍在甘孜停留的1年半中,藏民支援紅軍書寫了大量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如今時值黨的生日,重走長征路瞻仰紅軍曾戰斗過的地方也是對革命先烈的一種緬懷。因此,今天甘孜新聞網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條特別的旅游路線,那就是成都——瀘定——丹巴一線。據說,紅軍長征中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都發生在這條線上哦!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瀘定?
瀘定縣是一個具有深厚紅色文化底蘊的城市。1935年,紅軍自石棉安順場兵分兩路,沿大渡河東西兩岸向北挺進,實施了“飛奪瀘定橋”戰役。因著長期以來的歷史積累,瀘定縣擁有大量值得參觀的紅色旅游資源。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座落于瀘定縣城西南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公園內。紀念館的外觀造型獨特,氣勢雄偉,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筑、明清古建筑的元素,與紀念碑公園大門、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形成了一條延伸的紅色文化游覽中軸線。紀念館屋頂模擬天安門城樓,寓意“十三根光禿禿的鐵鏈托起了共和國”。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49平方米,地下一層,地面局部三層,主展廳分布在一、二樓。展區共分5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為戰略轉移,突重圍長征路上現曙光;第二單元為搶險飛奪,瀘定橋上譜寫英雄史詩;第三單元為傳播火種,在瀘定顯紅軍英雄本色;第四單元為北上征程,艱苦卓絕誓做抗日先鋒;第五單元為瀘定歷史文化廳。
? 以紅軍長征為主線,以飛奪瀘定橋為重點,綜合利用了聲、光、電等現代技術,較為全面展示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奇、絕和對中國革命所產生的重大意義。館內共計收藏、展示各類歷史文物、圖片、資料等400余件。該館功能完善,設有多功能廳、會議廳、留言室、游客休息室等。
嵐安紅色旅游區?
1935年11月初,紅三十二軍和紅四軍分別在軍長羅炳輝、政委何長工、參謀長郭天明和軍長許世友、政委王建安、參謀長張宗遜的率領下,沿丹巴、孔玉、金湯、麥崗到康瀘兩縣交界的此地。11月中旬,在崗安建立中共金湯縣委員會,辦公地址設在這里。
轄金湯區、魚通區、孔玉區、嵐安區委。縣委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婦工部、少共部。縣委書記李(名字未能查實),少共部書記李勃(原名茍新陽,建國后任濟南軍區副政委)。縣委建立后,即建立金湯縣蘇維埃政府(設在湯壩),主席是紅軍干部,群眾稱姜主席(名字未能查實),副主席唐顯云、陳國玉。
他們在這里,經過大小七次浴血奮戰,600多名紅軍指戰員光榮犧牲在這里,他們用生命和鮮血締造了康區第一個紅色蘇維埃政府。
在嵐安這片熱土上播下了革命種子,留下了眾多標語、口號、施政綱領和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今人們能從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醫院舊址和眾多標語、口號、紅軍遣物中體味到當年革命先烈在這里進行的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和英雄事跡,1985年,嵐安被批準為甘孜州的革命老區。“五龍戲珠天池海、素湖異花馬噶山、七山云海與冰川、怪樹群碉西夏源、一條古道通西方、遍地古跡與石棺、瀑布奇景醉神仙、紅軍鮮血染嵐安”。
丹巴?
丹巴縣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是甘孜州的東大門。這里人杰地靈一直以美人和美景聞名天下。據史料記載,丹巴是紅軍駐留時間最長的藏區。在紅軍駐留的近一年時間里,丹巴不僅擁有了縣、區、鄉蘇維埃政府和游擊隊,還組建了丹巴藏民獨立師,并在這里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丹巴紅色遺址眾多,比較有名的有:甲居藏寨(在甲居藏寨導游圖上,紅軍藏民獨立師部遺址、紅五軍團政治部遺址赫然其上);梭坡古碉群;頂鍋山(頂果山)寺廟(紅軍借住并在此作戰,至今保存著紅軍骨灰和紅軍遺留下的公文包、手雷、彈殼、槍管等物品)。紅軍在丹巴期間,留下了大量的石刻標語。
除此以外,黨嶺也是丹巴紅色旅游的一大亮點。1936年2月中旬,四方面軍翻越了黨嶺山,同時創造了紅軍在最寒冷的季節、爬得最高、路程最遠的一次翻山紀錄。
黨嶺山是折多山脈的主峰,海拔5596米,上下山約200里。站在山腳,當地最低氣溫在攝氏零下30度左右,最高溫度也在零度之下,但很多紅軍卻穿著單衣,有的人甚至光著腳。先頭連隊根據向導的指點,用刺刀或鐵鍬在陡峭堅硬的雪地上挖出一些踏腳孔,大家緊緊跟隨著前進。四肢早已被凍得沒有了知覺,腳被凍裂,一路上留下斑斑血跡。若有人不自覺地停下或體力不支歇一歇,就可能永遠地留在在雪山上了。
徐向前回憶:從丹巴至道孚,橫亙著大雪山脈中段的折多山,頂天矗立,海拔五千多米。山上積雪終年,空氣稀薄,風暴、雪崩不斷,在附近老百姓的心目中,就象一道噬人生命的鬼門關。好在劉伯承、李先念帶領前鋒部隊開路,已經翻過這座雪山,為后續部隊提供了經驗。我們住在丹巴的一個村子里,又向藏民作了調查。他們說:翻越黨嶺山,必須趕在中午十二點鐘以前。每天下午要起風暴,人到那里,就別想活命。我們令部隊充分做好征服大雪山的準備工作。規定每人帶足三天以上的干糧;備有兩雙草鞋和一副鐵腳碼子;盡量籌集御寒取暖的衣被、毛皮、辣椒、生姜、青稞酒、干柴;每個班、排配有刨冰攀崖用的鐵鍬、繩索等。各級政治機關大力進行思想動員,號召發揚不怕艱難困苦和團結友愛的精神,萬眾一心,向雪山進軍。
朱德總司令年已50,他和戰士們一道翻越了黨嶺山。徐向前回憶:為了保證朱總司令的安全,令部隊給他準備好坐騎、擔架,他都讓給傷病員用。
如今在黨嶺山夏羌涅阿埡口,還保存著一座沒有墓碑的紅軍墳,來此的人若無指點,會以為那是瑪尼堆,但它卻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紅軍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