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計劃于2020年6月完成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
2019-12-26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作者: | 分享: |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2月25日,甘孜州召開關于落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電視電話會議,會議進一步強調并要求,甘孜州各縣(市)須在2020年4月完成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調查工作,6月底前編制完成普查工作總結、普查報告成果等。
甘孜州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電視電話會現場?供圖 甘孜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據了解,四川是全國旅游資源普查首個試點省,扎實開展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是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重要工作。甘孜州于2019年9月啟動了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前期工作,隨后印發了《甘孜州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方案》,組織甘孜州各縣(市)文旅部門召開了州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推進暨培訓會。目前,甘孜州各縣(市)正組建成立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專家委員會和普查工作隊伍,編制資源普查工作方案,召開普查工作動員、培訓會,收集、整理、填報資源普查相關資料。
丹巴縣梭坡春雪 攝影 徐貴強
甘孜州政府副秘書長陳應軒在會上表示,甘孜州是文化和旅游資源大州。本次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對甘孜州保護開發文化、旅游資源有三大意義,一是有助于摸清甘孜州文化旅游經濟的資源家底,為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和做大、做強文旅產業提供依據;二是有助于評估甘孜州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潛力,為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奠定基礎;三是為“十四五”規劃編制提供參考,支撐甘孜州文化旅游發展頂層設計。
據甘孜州文化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普查工作按照“省統籌、州協調、縣主體、行業部門聯動齊抓、公眾積極參與”的組織結構開展,甘孜州各縣(市)將普查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爭取省上給予適當補貼。
稻城五色海風光 攝影 楊虹
此次普查中的文化資源按照“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的標準和要求開展,普查對象包括古籍、美術館藏品、地方戲曲劇種、傳統器樂樂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6大類;旅游資源普查按照國家標準實施,普查對象包括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歷史遺跡、建筑與設施、旅游購品(文創產品)、人文活動8大主類。
此次普查在方法上堅持普調結合。其中,普查是指從未進行過,本次全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器樂樂種、古籍和8大類旅游資源屬于普查;調查是指已經開展過,本次對原有資源成果進行梳理、補充和完善,美術館藏品、地方戲曲劇種、文物屬于調查。
海螺溝風光 供圖 海螺溝景區
此次普查工作由三支隊伍實施。其中專家委員會承擔決策咨詢、過程督導、成果評審任務;外業工程師承擔普查技術工作的督促和指導任務;地方普查員以縣為主,負責具體普查工作,由縣文旅、住建、自然資源、史志等部門和鄉鎮人員組成,有的地方還進行了第三方委托,聘請四川省內外專業人員參與。
據悉,甘孜州瀘定縣已于2019年9月作為四川省第二批試點縣,啟動實施了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截至目前,該縣已掌握文化旅游資源1829處,其中文化資源797個,含文物754個(可移動文物433件,新發現106件,不可移動文物202處,新發現13處),古籍1本,傳統器樂1種,非物質文化遺產41項(新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32條);旅游資源點1032個,含地文景觀118個、水域景觀70個、生物景觀210個、天象與氣候景觀32個、建筑與設施331個、歷史遺跡102個、旅游購品104個、人文活動65個。瀘定縣五級資源7個,四級資源19個,新發現資源450個。(供稿 甘孜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