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詩、書、畫、樂兼通的藏傳佛教僧人
2017-07-12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袁星宇 | 分享: |
中國西藏網訊 7月8日,一場有關喜馬拉雅藝術的展覽給盛夏中的北京帶來了一股高山上的清涼。這場被稱作“經?變”的新概念唐卡畫展在朝陽區西壩河路正式開展。??
△觽堂文化智庫 ? 一蓮藝術空間所在地。
這次畫展作品都由一位來自甘孜理塘的藏傳佛教僧人創作,他叫耷?瓊培。?
唐卡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是藏族傳統宗教藝術,有著很嚴格的程式和規矩,畫作大部分都是在中規中矩地表現佛教中的佛、菩薩、本尊、護法等形象,畫師很嚴格地遵循度量經的要求,安排神佛的三庭五眼、手印坐姿,就算有創造,也大部分都是在用色、運筆、背景等一些細微之處表現。按照傳統,唐卡的作者甚至連名字都不會署。這種藏族傳統藝術發展到了今天,絕大多數的唐卡畫師,仍然在延續著這種嚴格的創作模式,鮮少有此次畫展這種新概念唐卡般的大膽創新。
△觽堂文化智庫 ? 一蓮藝術空間環境。
當然,藏族美術并非一成不變。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期,藏族美術經歷了創造與突破。在這個階段,有很多借鑒了傳統唐卡形式、中國畫和西方美術形式的創作手法出現,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由韓書力引領的西藏美術家的工筆重彩流派,還有以班禪畫師尼瑪澤仁為代表的偏學院派的西藏新派美術。但這些流派的精神內核,因為受到近現代新思潮的影響,更多是以文藝復興之后的人文主義為主,從對神性的表現轉向了對人性的關注。?
△策展人一西在展覽開幕式上發言。
耷?瓊培作為藏族人,同時又作為藏傳佛教僧人,他的藝術創作,精神內涵和資源仍然是在表現傳統的神性。但他的表現手法又十分超前,一些模式直追西方前衛藝術。因此讓很多對現代藝術感興趣的人,可以從他的創作中讀出很多東西。另外由于他的創作,直接從傳統唐卡的表現模式和精神資源汲取營養,因此很多堅持藏傳佛教和傳統唐卡價值的人,對他的作品并不排斥,甚至會感到似曾相識和親切。就像參加展覽開幕式的著名美術評論家杰夫?瓦特所說:“他的很多畫都有說明,借助說明觀眾能夠讀懂他想說什么。但是,如果你能夠看懂傳統唐卡,明白藏傳佛教和傳統唐卡中種種圖示的含義,那么他的畫作,你完全不需要任何說明,就能看懂!”?
△觀眾對耷?瓊培的畫作很感興趣。
所以說,耷?瓊培的藝術創作,為傳統藏族唐卡藝術所蘊含的精神內涵、現代藝術世界和普通觀眾之間搭建了一個橋梁。讓堅持傳統價值的藏族人和藏族傳統藝術愛好者滿意,同時又讓現代前衛藝術圈的人欣賞,更讓對欣賞現代藝術作品頗感費解的普通觀眾看懂(通過畫作說明)。?
耷?瓊培于1975年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出生,是集學者、詩人、畫家、音樂家為一身的當代藝術家。現已印刷出版了畫集、詩集、音樂專輯。論著有《新概念唐卡》《藏文書法精粹》《話說藏茶》《倉央之喜》等。此次展覽在觽堂文化智庫 ? 一蓮藝術空間舉行,位于北京市朝陽區西壩河路臨2號院9號。(中國西藏網圖 文/袁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