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菩薩妙相名號經咒》與明代內地藏傳佛教版畫藝術(一)
2018-01-15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 | 分享: |
中國國家圖書館(下簡稱國圖)珍藏有一部明代漢藏佛教及其版畫藝術交流的重要書籍——刻本《諸佛菩薩妙相名號經咒》。該籍主要由漢文、蘭札體梵文、藏文和蒙文四體合璧的前、后序,漢文佛經、經咒和漢藏風格的諸佛菩薩版畫、名號及其經咒等三部分內容組成。其中的藏式風格版畫按西藏噶瑪噶舉派黑帽系五世活佛、亦即明封大寶法王得銀協巴所傳樣式創作而成。按前、后序,該籍于宣德六年、亦即1431年刊印于北京。毋庸諱言,該籍收錄的藏傳佛教版畫是繼1396年山西晉府施印的部分版畫和1410年南京刊刻的永樂版《甘珠爾》版畫之后又一重要力作。毋庸質疑,其中收錄的一百三十多幅版畫作品對于明代藏傳佛教版畫藝術的發展、以首都北京為主的內地藏傳佛教版畫藝術的創作及其與西藏和藏區藏傳佛教藝術之間的關系,以及漢藏與藏漢藝術之間的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和學術意義。有鑒于此,筆者在此加以介紹,以推動古代藏傳佛教藝術和漢藏藝術交流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實際上,在國圖藏有一部半的《諸佛菩薩妙相名號經咒》。一部為四卷本,規格為26.4 x 17厘米,版心為20 x 14厘米,封面黃色,經過重裝;另一部為兩卷本,實際上只是四卷本中的前兩卷,而缺后兩卷,規格為29 x 17.5厘米,版心相同,封面藍色,也經過重裝。通過比較發現,四卷本的頁眉和頁腳在重裝時經過裁剪。兩卷本雖為四卷本的前兩卷,但分卷不同。與此同時,兩卷本的保存狀況優于四卷本。除此之外,余皆相同,二者均出自同一個雕版。?
國圖的這兩個藏本都沒有連續、統一的頁碼,其中收錄的每一部佛經都各自標注頁碼。加之,頁碼標注在折縫處,由于長期磨損,大多已模糊不清,因此編排顯得有些混亂。現按原標頁碼,將這兩個藏本各卷的主要內容和頁數依次介紹如下:?
四卷本現存286頁,其中卷一66頁,卷二68頁,卷三94頁,卷四58頁。?
卷一?
1.“前序”1-8,共16頁:1-4頁為漢文,其中漢文首頁缺失;5-8頁為蘭札體梵文,但5-6頁和7-8頁的頁碼排序顛倒了;9-12頁為藏文,13-16頁為蒙文。?
2.“目錄”1-3,共6頁,為《諸佛世尊妙相番相名號》。?
3.“佛相”1-32,共64頁,為《諸佛世尊妙相番相名號》中的63幅版畫(參見圖1-2),其中卷一在第44頁分卷。?
卷二?
1.“佛相”23-32,《諸佛世尊妙相番相名號》版畫。?
2.“贊”1-20,共40頁:第1頁為《諸佛世尊妙相番相名號》最后一幅版畫多聞天王,2-6頁為《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諸佛集會三昧法金剛加持王分第七》(下簡稱《大教王經》)的5幅版畫(參見圖3),7-40頁分別為《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種贊經》中的版畫(參見圖4)以及漢文、蘭札體梵文、藏文和蒙文四體文字經咒。?
3.“金剛經相”1-2,共4頁,配有4幅版畫(參見6)。?
4.“心經”1-2 ,共4頁,為漢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卷三?
1.“金剛經”1-24,共48頁,為漢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2.“彌陀經”1-9,共18頁:第一頁為凈土變版畫(參見圖7),2-18頁為漢文《佛說阿彌陀經》。?
3.“觀音經”1-10,共20頁:首頁為水月觀音版畫(參見圖8),2-20頁為漢文《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4.“諸品咒”1-4,共8頁,為漢文《吉祥神咒》等各品經咒。?
卷四?
1.“楞嚴咒”1-12,共24頁,為漢文《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2.“三十五佛”1-14,共28頁,為《三十五佛名經》中的版畫(參見圖5)。?
3.“藏經目錄”1-9,共18頁:分別為漢文《唐僧往西天取經目錄》、塔名目錄和對大寶法王、大乘法王等的贊詞。?
4.“后序”1-3,共6頁:1-2頁為漢文,3-4頁為蘭扎體梵文,5-6頁為藏文。?
兩卷本共125頁,其中卷一85頁,卷二40頁。與四卷本的不同之處是,兩卷本在“佛相三二”處分卷。與此同時,卷二截至“贊二十”、亦即《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種贊經》版畫及其四體文字經咒后結束。?
實際上,在法國巴黎的集美博物館也珍藏有一部兩卷本的《諸佛菩薩妙相名號經咒》,編號為46348 II。海瑟?噶爾美在《早期漢藏藝術》一書中對此進行了介紹和研究,不僅首次公布了漢文前、后序和藏文前序的拉丁撰寫和英譯文,同時還發表了其中的兩幅木刻版畫。根據海瑟?噶爾美的記述,集美博物館藏本卷一在《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種贊經》版畫及其四體文字經咒后分卷,與國圖兩卷本的分卷相同。換言之,國圖的兩卷本正好是集美博物館藏本卷一內容。另外,與集美博物館藏本相比,國圖四卷本缺失了最后3-4頁,亦即蒙文后序、時間和韋陀版畫等內容。?
??
原文載艾瑞卡?福特、梁俊艷、黛博拉?克林博格?索特、張云、海爾默特?托舍主編:《8-15世紀中西部西藏歷史、文化與藝術》,中國藏學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