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西藏傳統泥塑和布塑 感受“塑造”之美
2020-05-13 來源:西藏日報 作者:李海霞 | 分享: |
布塑面具。
“德邊”
布塑藝人正在制作面具。
指尖藝術
塑者,柔軟、非流質、可任意變形也。在字典里的解釋是,用泥土摶成人物形象。但是,隨著時代變化,這一含義在不斷變化。由狹義的泥塑延伸出了布塑、蠟塑、面塑等各類塑造技藝。人們不斷在傳承與創新中碰撞,用各類藝術手段表現人物或者其他事物形象。藝術家們捕捉并記錄生命中那些稍縱即逝的東西,通過永固的藝術品讓人感受美的力量。藝術這個高大上的名詞,在寓教于樂中,成了舊時王謝堂前燕,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圖 記者 李海霞
最近,一家名為“帷幕開啦”的蠟像館入駐拉薩,成為雪域高原第一座名人蠟像館。市民們帶著獵奇心理,紛紛走進蠟像館,想一睹其風采。“其實名人蠟像館在內地已經普及了,我們開辦的初衷是為了將蠟像館帶到雪域高原來,同時也豐富西藏人民的文化生活,蠟像館結合了西藏本地特色,專門開辟了西藏風俗文化專區,現在我們進入到了試體驗階段,大家可以在線上線下預訂。”該蠟像館負責人說。
走進蠟像館,可以看到《西游記》里的人物形象,也能置身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感受一番。當然,還有雪域高原的音樂家、曲藝家、歌唱家、影視明星等形象。
蠟像的魅力在于它的逼真性,如果不是近距離根本無法辨認真假,但技術上的神秘感,恐怕是最大的吸引力。可以說,這是新興的蠟塑藝術,它使用固體蠟等材料為內撐,把型和物用一種藝術方式表現出來。
在西藏雕塑中,泥塑更為普遍和流行,因為取材更方便。常見于寺廟,以佛像居多。西藏泥塑作品大致可分為泥塑和“擦擦”兩種類型。泥塑為大型雕塑,通常有素面和彩塑之分。“擦擦”則是指泥制的各種小像、小佛塔,屬于脫模泥塑。
除此之外,還有布塑,以布材料為主的一種立體塑作,主要用來制作面具。
如果說蠟塑是新興藝術,那么泥塑、布塑等就是傳統藝術,根植于民間。但無論哪一種,說到底,玩的都是手上的功夫。還有,藝術修養。
與手工藝人對話時,我們真正感知到,一件件作品在他們手中有了生命,也有了靈魂,更有了留住時光的超能力。可以說,每一件作品,皆為孤品,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透過這些作品,我們甚至可以跨越時空,與歷史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