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油畫之間的“對話” ——記西藏油畫學會的畫家前輩們
2020-07-08 來源:快搜西藏 作者:鄭璐 | 分享: |
丹增朗杰在林芝魯朗寫生。 (圖片由丹增朗杰本人提供)
導讀:油畫是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形式。當油畫遇見了西藏獨特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無論是清麗明艷的色彩語言,還是客觀寫實的表現手法,都賦予其畫面新的生命力。
本期《文化雪域》將帶領讀者認識西藏油畫學會的一些老師、前輩,傾聽他們講述自己和油畫之間的故事。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西藏油畫從無 到有,創作隊伍不斷成長壯大。2017年11月11日,西藏油畫學會正式成立,作為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學術團體,該學會的成立彌補了長期以來西藏沒有油畫學會的空白,掀開了西藏現當代美術創作的新篇章。
目前,西藏油畫學會成立已兩年有余, 正式會員已從剛開始的20余人發展到現在的近100人,西藏油畫家隊伍不斷壯大,油畫作品也越來越多。
次仁多吉: 手執畫筆 見證生活
次仁多吉,是西藏第一代藏族油畫家。 曾應邀在瑞典舉辦個人展,赴美國、加拿大、 西班牙及中國澳門多次參加美術展及學術交 流,其作品深受國內外好評。 “嚴格意義上講,我真正的專業是舞臺美術設計。”71歲的次仁多吉告訴記者,他在自 治區歌舞團當了近40年的美工(舞美設計), 直到退休之后,才有足夠的時間畫油畫。
當記者問到:既然深愛繪畫,為什么會選擇當舞美設計呢?次仁多吉是這樣回答的: “一個人的經歷,往往決定著他的走向,甚至會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次仁多吉從小就熱愛繪畫,每每臨摹人 物肖像,都會受到老師同學的夸獎,一句“畫 得真像”便是對他最大的肯定和鼓勵。因機緣巧合,他被油畫《攻克柏林》所吸引:濃厚的 色彩、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讓他堅定了想要畫好油畫的想法。
青年時期的次仁多吉曾在羊達鄉當過 知青,還在拉薩市水電隊(拉薩市水電局前 身)當過工人。1972年,他被西藏自治區歌舞團選中,成為了一名舞美設計師。自此, 和這里結下深厚的緣分。
次仁多吉說,他對自治區歌舞團充滿了 感激。“1976年8月,單位派我去上海戲劇學院 學習舞臺美術設計專業。我個人更喜歡美術創作,學習專業之余,我也會認真繪制油畫, 盡量做到專業、愛好兩不誤。畢業后,那幅長2.8米、寬0.9米的油畫《智慧的結晶》為我四年的學習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舞臺上的燈光與音樂、結構與場次、夢幻 與現實、具體與抽象,這些元素,交織在次仁多吉的構圖和色彩中。多年來,他在自治區歌舞團舞美設計的崗位上勤奮敬業,精益求精,在 自治區藝術舞臺上留下很多佳作。同時,他始終堅持對繪畫藝術的執著,用手中的畫筆描繪著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民俗風情。他的畫風如同他的氣質:內斂、深沉,同時也流露出對油畫藝術強烈的熱愛。他雖熱愛油畫,但并沒有把學來的油畫語言轉化成刻板模式,而是畫出了具有西藏本土特有的風格。
2010年,次仁多吉退休了。他的時間更加充裕,幾乎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油畫創作上。“我現在年紀大了,但還想繼續用手中的畫筆見證生活,也見證自己。我相信,只要沉下心,永葆熱 愛和堅守,用真情實感,一定能出更多好作品。”
丹增朗杰: 珍惜當下 不負幸福
“我在西藏油畫界,應該算是‘非科班出身的畫家了。”
國家一級美術師、西藏油畫學會常務副主席丹增朗杰向記者梳理著自己70年的狀態:自幼酷愛美術,年少時有多幅作品參加過省市級的畫展;當下,知足常樂,經常會被這片土地感動,愿永葆美好、善良。
1970年畢業于西藏民族學院(西藏民族大學前身)的丹增朗杰,曾在西藏機械修理廠當過 工人,1972年年底來到西藏人民出版社,先后擔任美術編輯、編輯室主任,直到2011年退休。
在40年的美術編輯生涯里,他創作的油畫《珠穆朗瑪》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在自治區眾多重要場所均有他創作繪制的油畫作品。
退休后的丹增朗杰依舊喜歡畫油畫,閑暇的時候,經常自己開車到各地去采風寫生, 塌方、滾石、下雨等情況時有發生。2012年的魯朗寫生之行讓他至今難忘:“正當畫得專注,天空忽然下起了雨。當時真的很不甘心, 畫畫絕不能半途而廢,我便躲到離風景不遠 的角落里繼續畫、直到作品完成。雖然身上被雨淋得很狼狽,但是心里是輕松快樂的。 后來,我的部分作品還被帶到德國參展了。”
細細觀察丹增朗杰的新作品: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泛黃的沙灘。干凈簡單的畫面,讓人感到無比的清爽和舒適。丹增朗杰說,這來源于某天傍晚的雨過天晴時,晚風微涼、空氣清新。“創作是發自內心的,包括畫中的一米陽光、一山一水,都是我對這 片土地的感恩和報答。”
從少年到老年,外在環境的變化從未影響到丹增朗杰對油畫藝術的追求。他說,只要喜歡,就去堅守。這些年,他過得滿足而快樂。 更讓他欣慰的是,西藏油畫隊伍不斷在壯大, 多彩的油畫如同百花爭艷,每一位作者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他們用藝術的形式,展現了新西藏新面貌,傳達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讓廣大觀眾領略到油畫家眼中的大美西藏。 “西藏油畫學會的成立及其舉辦的各項活動, 得到了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區文聯主席團和西藏美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激發起很多熱愛油畫的人的創作激情,也讓他們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相信我們的后輩會做得更好!”
格桑次仁: 因為熱愛 所以堅持
格桑次仁是西藏油畫學會主席,今年62歲。他說,年少的時候就喜歡畫畫,在他們那個年代,畫畫是件很純粹的事——那完全是發自內心的熱愛,不圖別的,只想堅持。“我不僅喜歡臨摹插圖,更喜歡自制模型——用木頭做小手槍,用老罐頭上的鐵皮做小汽車,對于造型和色彩表現具有與生俱來的天賦。”
1978年,從西藏師范學院音體美系(西藏大學前身)畢業后,格桑次仁在日喀則當了 8年的中學老師。他說,當時地區的藝術氛圍非常差, 也找不到同行進行交流,只有孤身一人憑借著國內僅有的幾本美術雜志了解國內外的藝術發展動態,同時堅持走個人的藝術創作道路。
1985年,結束了教書生涯,格桑次仁來到日喀則群藝館從事美術創作,期間有3年在天津美院繪畫系進修深造。1991年11月,他赴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學習交流。期間,參加了法國秋季沙龍展,并于1992年在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畢加索洗衣船藝術家畫廊、駐法中國大使館舉辦三次個人畫展。“那一年,打卡的地點大多是博物館、美術館,我想多走、多學,不斷提升自己。”
法國之行,對格桑次仁的繪畫生涯產生 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藝術觀念也隨之發生 了變化,表現語言更加豐富。但最令他感動 的是,當地藝術家們對于藝術的執著。“他們的堅守讓我明白:藝術家是離不開本土的。 歸來后 ,我也選擇繼續在自己的本土上堅守。”回國后,他創作的作品多次在全國美 展、20世紀中國油畫展、第二、第三屆中國油畫展、1994 年中國藝術博覽會等眾多國內外油畫作品展覽上展出。
自1990年至2014年,格桑次仁一直在西藏大學藝術系(藝術學院前身)投身于藝術教學和管理工作,他以個人藝術創作實踐和成果鼓勵學生,用青春、熱情創作出更多感人的作品。 2014年他調離西藏大學藝術學院之前,主持承擔“教育部211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藏族傳統美術 建設子項目”,在西藏首次收集現當代知名美術家創作的作品、建立藝術學院陳列館。
2014年,格桑次仁調離西藏大學藝術學院, 到西藏文聯美術家協會,作為駐會副主席,在從事個人油畫創作的同時分管美協油畫創作工 作,于是與其他西藏老油畫家一行開始為西藏油畫學會的成立做籌備工作。他說:“西藏油畫的發展,必須需要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群體。”
歷經兩年多的申報、籌備,西藏油畫學會于2017年11月11日正式獲批成立。如今,兩年多過去了,西藏油畫學會正式會員已從剛開始的20余人 發展到近100人,優秀的作品也越來越多。
格桑次仁告訴記者,這些年,他們先后舉辦了第一、第二屆“雪域情——西藏油畫展”“青 山綠水——大美西藏油畫風景展”等活動,還組織區內知名油畫家深入生活、扎根基層,到山南錯那勒布溝鄉、玉麥鄉等地采風。“在2019年11月1日至11月10日的‘雪域情——西藏中青年油畫家提名展’上,我們推出學會13名西藏優秀中青年油畫家的 85幅作品,他們的作品贊美了 大美西藏和淳樸善良人民,反映了西藏社會發展和時代變化,是西藏油畫的新生力量。”
說起對西藏油畫未來的展望,格桑次仁表 示:“西藏文化底蘊深厚,有青山綠水、冰川白 雪,亦有獨特的風土人情,這里是油畫的天 堂。我會帶好頭、一直將油畫畫下去,只因太熱愛。也希望能夠激發更多新人的繪畫熱情, 創作出更多高質量、接地氣的油畫作品。”
(西藏日報記者 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