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藝和唐卡藝術的精彩碰撞
2020-07-21 來源:西藏日報 作者:韓海蘭 | 分享: |
依托于骨質瓷的傳統工藝和生產技藝,西藏城發蓮華之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將陶瓷文化與西藏的傳統藝術文化進行了有機融合,不斷開發出具有藏文化特色和喜馬拉雅藝術特點的產品及品類。陶瓷唐卡就是將傳統唐卡“拓印”到陶瓷上,是古老的陶瓷工藝和唐卡藝術一的次碰撞。
燒制次數隨顏色變化而定
唐卡被稱為“藏文化百科全書”,是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千百年來,人們習慣將唐卡繪制在紙張、織物、皮革等載體上。那么,當古老陶瓷工藝遇上藏民族唐卡藝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牦牛骨被收集上來之后,先要經過蒸、煮、燉等流程,讓牦牛骨出膠之后,燒成骨炭,再研磨成骨粉。最后將牦牛骨粉和制作骨質瓷的另一種必要原料高嶺土與其他材料按比例混合,由制作瓷板的師傅用無縫鋼管手工搟出瓷板。搟出來的瓷板要自然晾干后施釉,再送進窯爐去燒制,燒完才能繪畫。
今年23歲的石塔是西藏職業技術學院2016級唐卡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沒有從事傳統唐卡繪畫工作,從頭開始學陶瓷唐卡繪畫。在紙上畫了一年多后,才有機會在陶瓷上實踐。2019年4月至今,已繪制出七八幅陶瓷唐卡。
陶瓷唐卡的制作過程大體經過打稿、勾線、填色、描金、燒制、裝裱等程序,其中還會交叉甚至采用多種工藝,比如勾線有時需要勾兩至四遍,燒制一般會根據顏色不同進行三至六次,最終將傳統唐卡的畫面、線條、色彩等完美體現在瓷板之上。
那么,精細的傳統唐卡如何繪制在燒好的瓷板上呢?石塔向我們做了演示:首先,運用傳統唐卡繪制方式,在紙上繪制出唐卡“底稿”。底稿完成后,再到拍稿紙(可以把圖案‘拓印’到瓷器上的特殊紙張,較一般紙更?。┥线M行設計。拍稿紙一面細膩,一面粗糙,繪畫者需要在光滑的一面把設計好的圖案用墨水勾勒出來。勾線完成后,把拍稿紙粗糙的一面緊貼瓷板,固定好之后拿濕布將其均勻地拍在瓷板上,再用陶瓷顏料把瓷板上的圖案描繪出來。
“拍的時候先要把紙固定好,還要力道均勻,以免線條漬開?!笔f。不僅繪制的時候程序繁雜,陶瓷燒制對于溫度的要求很高,而且著色不同,燒制的次數也不一樣。
生活讓藝術“活”起來
“圖案簡單的瓷器是勾線完成燒一次,上完色再燒一次。復雜的話,勾線完成燒一次,顏色上好再按需求燒,從高溫到低溫,對應的顏色來說,一般先燒紅色,再是調制的混合色,最后是金色。因為紅色需要1000多度的高溫,金色500多度就夠了?!笔f。這種工藝雖然麻煩,但成品陶瓷唐卡凹凸有致、色彩鮮艷,且長時間不褪色。
陶瓷唐卡著色的難度不僅僅是人們表面看到的填色的準確均勻,還在于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陶瓷繪畫上特有的顏料。陶瓷顏料與傳統唐卡繪畫的礦物質顏料不同,需要耐高溫。畫師們繪制在上面的顏色往往較淺,但燒制出來之后色彩卻要鮮亮許多。如何使燒出的顏料色彩與設計稿趨同,往往需要畫師們先燒小色板實驗。而且,不同的畫師都有自己的經驗,如使色彩更加靚麗飽和,則將需要不同燒制溫度的顏料調至相近范圍等等,既是經驗,也是知識。
陶瓷工藝特有的藝術語言賦予了唐卡新的表現力,也給藏文化元素賦予了新的藝術呈現方式。除陶瓷唐卡外,越來越多的藏文化元素與陶瓷相結合,陶瓷餐具、陶瓷旅游紀念品等紛紛走出展柜,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生活讓藝術“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