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藝人桑吉才讓:用畫筆描繪人生夢想
2020-07-24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趙二召 | 分享: |
圖為桑吉才讓的故鄉
1988年,桑吉才讓出生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的故鄉——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吾屯村,藏語稱它為“桑格雄”,意為雄獅奔馳的盆地。這里自古就享有“藏族畫家之鄉”的美譽。雖然吾屯村是個純農業村,人多地少,但它從歷史上就是熱貢地區最富有的村落,吾屯藝人把畫筆和雕刀當作實現人生夢想的重要工具。
圖為桑吉才讓(中)的父親拉么才讓(左)用心傳授泥塑技藝,拉么才讓的孫子(右)跟隨學習
桑吉才讓的父親拉么才讓是一名泥塑藝術家,父親從遠方回家后,總會給桑吉才讓講述寺院藝術創作的經歷,并且父親只要在家就會拿起雕刀雕塑佛像,這些都給桑吉才讓的童年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
圖為桑吉才讓
在十歲那年,父子倆經過協商決定,桑吉才讓學習唐卡繪畫藝術,這樣父子倆以后結合起來能夠做好泥雕、彩塑、建筑彩繪、壁畫、唐卡等多種熱貢藝術門類。父親帶著他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吾才讓家拜師,夏吾才讓繪畫技藝高超,培養學徒經驗非常豐富,并且為人和善,當即便同意收下桑吉才讓為學徒。
圖為桑吉才讓
熱貢唐卡藝術的學習,是一個慢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桑吉才讓說:“夏吾才讓大師的主要傳承方式是‘口傳心授’,從學習唐卡藝術的第一天起,老師就給我紙和鉛筆,他嘴里念著造像度量經,手不停地在紙上畫,這種原始的傳承方式,學生耳聽理論、眼看畫面、心記要害、用手模仿,基本上所有的造像理論都是以耳聽心記的方式學到的。”
圖為夏吾才讓大師教徒弟們學習唐卡繪畫技藝
桑吉才讓在夏吾才讓大師的教導下系統學習了制造畫幔、漿制畫布、矯正打線、定比例、構草圖、定稿工序及各類佛像頭部結構圖的構造方法、各類佛像佛身結構圖的構造方法。
圖為唐卡藝術中所需的顏料
關于礦物顏料的調配使用方面,桑吉才讓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桑吉才讓說:“礦物顏料的濃淡、干濕、冷暖的色調搭配具有許多自己探索研究的東西,很多技藝書本上是沒有的,只能自己依據大的理論框架去探索出來。”
圖為唐卡藝術中所需的顏料
唐卡色彩的絢麗閃爍是熱貢唐卡藝人繪畫技藝的一大特色,也是桑吉才讓最拿手的本領之一,比如一樣的顏料,研磨的時候不同的速度會產生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溫度會產生同一顏料色澤深淺的色差,即速度決定溫度,溫度決定色差,這就要根據畫面顏色的需求來確定研磨的速度。
圖為唐卡藝術中所需的顏料
桑吉才讓常說:“熱貢唐卡藝術是從人、自然、社會、文化的各種變量的作用中產生、傳承、發展,與文化所處區域的山脈、河流、氣候、社會觀念、社區變遷、居住環境緊密聯系,是一種連接土地、天空、社會和自然的生態結構的產物?!?/p>
圖為桑吉才讓作品
桑吉才讓深愛著這門傳統藝術,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唐卡藝術的創研中。他在繼承優秀傳承體系的前提下,先后到西藏、內蒙、四川、云南、甘肅、青海的許多佛教寺院創作了諸多精美佳作,并且到內地訪師問友,多方游學,不斷吸納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藝術養分,充實自己的繪畫技藝,藝術創作的實踐使桑吉才讓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圖為桑吉才讓
他繪制的唐卡,以精湛流暢的線條、亮麗靈活的色彩在信仰與技藝之間圓滿交融,使時間與空間形象宛如穿越于畫面之上,不斷衍生出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從桑吉才讓作品嚴謹的構圖、規范的造型、精湛的技藝能夠體會到桑吉才讓一路走過來的艱難足跡。
圖為桑吉才讓作品
2006年,他的唐卡作品《釋迦牟尼》在第二屆熱貢藝術作品大匯展中榮獲三等獎,2007年,他的作品《文殊菩薩》在第五屆青海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品展中榮獲二等獎,唐卡作品《五部文殊》《釋迦牟尼與十八羅漢》分別于2009年和2015年榮獲全國民間工藝美術精品獎。
圖為桑吉才讓作品
2011年,桑吉才讓第一次到湄洲島媽祖廟,適逢朝拜媽祖祭祀大典,氣勢磅礴、恢宏壯觀的祭典儀式深深打動了桑吉才讓,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在感受著媽祖信仰力量的時候,桑吉才讓第一時間想到了藏地普度眾生的度母。
圖為桑吉才讓作品《神昭海表》
2014年,桑吉才讓撐開畫布,落下了《神昭海表》巨作的第一筆。在七年的時間里,桑吉才讓潛心繪制,栩栩如生地呈現媽祖祭祀大典盛況。青海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索南多杰觀看《神昭海表》后高度評價這幅作品既有鮮明的沿海地域性特征,也有融合多種創作風格的綜合性特征,更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藝術審美性特征。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來文贊賞此作品法度精嚴,用線工整流暢,畫面富麗堂皇,又纖毫畢現,極盡工細,在莊嚴的神性中融入了溫馨的人性,有了份親切。
圖為桑吉才讓作品
桑吉才讓始終把傳承發展熱貢唐卡文化藝術、不斷豐富熱貢唐卡藝術內涵作為自己的不懈追求,用畫筆不斷描繪著自己的人生夢想。2013年,他被評為同仁縣熱貢唐卡藝術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他被評為黃南州熱貢唐卡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同年被評為青海省工藝美術大師,并榮獲青海省文學藝術獎。2018年,他的作品《文殊菩薩》在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上給世人展示了熱貢唐卡藝術獨特的魅力,2019年,他的唐卡作品《自在觀音》(黑唐)、《四臂觀音》(彩唐)、《阿彌陀佛》(彩唐)、《釋迦牟尼與十八羅漢》(彩唐)分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廈門市美術館、福建海峽藝術館、熱貢文化博物館收藏。(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角巴 記者/趙二召 圖片由桑吉才讓提供)
圖為桑吉才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