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2021-10-16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楊英杰 | 分享: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正如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布的文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行動價值》中所指出的,“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大黨,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能夠把億萬人民團結和凝聚起來,一次次跨過急流險灘,一次次戰勝困難危機,關鍵在于黨高度團結統一,具有強大的領導力執政力。”
中國共產黨的強大生命力來自哪里?主觀層面,來自有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之強大自我革命意志;客觀層面,來自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不斷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來自改革開放特別是新時代歷史性成就熔鑄的澎湃的文明自信。換言之,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生命力來自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科學理論的指導,來自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與時偕行的自我革命實踐、書寫于中華大地的前無古人的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實踐。
科學的理論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1840年鴉片戰爭對國人的首要沖擊是深感技不如人。改良派認為,近代西方文明之長,主要在于“器”。于是,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開始了。與此同時,明治維新開啟了日本近代開放發展之路。以甲午戰爭為標志,大清的洋務運動完敗于日本的明治維新。于是,痛定思痛,戊戌變法發動了。然而,以制度變革為鵠的變法在頑固派守舊派的殘酷打擊下僅存百日,即慘烈收場。隨后爆發的辛亥革命其發生雖有偶然性,但清王朝如秋風掃落葉般瞬間傾覆,則證明了革命的必然性和腐朽專制王朝必然退出歷史舞臺。
辛亥革命后的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則讓有識之士深感中華文化要滌蕩其糟粕,以新思想新理念賦予其新的發展力量。新文化運動和思想革命的爆發,到1919年五四運動時形成了頂峰。這個時期的精神風尚是反對傳統主義和儒家思想,倡導完全西化、“科學”和“民主”。
然而,正如毛澤東后來所說的那樣:“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即從一八四零年的鴉片戰爭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是我前夜,共計七十多年中,中國人沒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國主義。……不得已,中國人被迫從帝國主義的老家即西方資產階級時代的武器庫中學來了進化論、天賦人權論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等項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這些東西也和封建主義的思想武器一樣,軟弱得很,又是抵不住,敗下陣來,宣告破產了。”“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在中國人彷徨之際,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這次革命發生在情況和中國相近的封建壓迫嚴重、經濟文化落后的俄國,對中國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使正處于迷茫之中的中國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
十月革命發出的反對帝國主義的號召,使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中國人民感到“格外沉痛,格外嚴重,格外有意義”,特別是十月革命后,列寧多次宣布廢除沙皇政府強加給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宣布放棄帝俄在中國侵占的領土。這一切,使得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蘇俄產生一種感情上的親近,也推動他們去認真了解并接受指導十月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加之一戰結束后召開的巴黎和會關于山東問題的無理決定,加深了中國人民對西方“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之虛偽性的質疑。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全方位批判,對弱小民族遭遇的深刻同情,其理論的徹底性、科學性,深深地打動了正處于理論彷徨之中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伴隨五四運動,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社會思想的主流,共產主義小組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五四運動前后,各種社會思潮流派眾多,紛繁復雜。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的思想啟蒙就是通過與各種流派的論戰發揮影響力的。通過各種論戰與學術爭鳴,馬克思主義顯示出強大的理論力量和理論自信,越來越多的人經過比較、鑒別選擇了唯物史觀。
隨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偉大的自我革命
蔣介石在1947年的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上感嘆:“我們為什么會弄到這種地步,為什么會弄到人人束手無策,人人失去信心”“本來在很好的環境,具有很好的條件,一到我們的手里,就毫無辦法,這真是最恥辱最可痛的問題”。其實,在1946年召開的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上,由國民黨中央常委吳鐵城和陳立夫整理匯編的《黨務革新方案》,早已給出了清楚的答案:“國民黨既離開民權主義,亦離開民生主義……失去各階層之同情與擁護。黨無社會基礎,既不代表農民,亦不代表工人,又不代表正常之工商,甚至不代表全體官吏,而只代表少數人之利益。”這段話真真切切地道出了國民黨喪失政權的根本原因。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作政治報告時說:“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且一以貫之于黨和國家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中國共產黨能夠打下江山并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2013年4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核心的問題是黨要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刻也不脫離群眾。
如何能夠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不動搖、不折騰、不懈怠,必須時時刻刻強化黨的自我革命建設。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鮮明品格,也是黨最大的優勢。
大革命時期,黨以自我革命精神糾正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為中國革命開辟嶄新的道路;土地革命后期,面對“左”傾錯誤,黨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正確的軍事領導集體,使當時的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抗日戰爭時期,面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等錯誤現象,黨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整風運動,糾正錯誤思想;新中國成立后,全黨牢記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記“兩個務必”,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以自我革命精神破除“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開啟改革開放的偉大時期。
進入新時代,世情、國情、黨情的復雜變化,特別是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深刻的憂患意識,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以刮骨療毒的雷霆手段不斷完善制度建設,保障黨的自我革命始終與時俱進。通過完善黨的自我革命的制度體系,確保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順應黨心民意,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黨的自我革命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如火如荼,推動中國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不斷鞏固和完善,中國共產黨亦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擁護、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以愈發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
澎湃的文明自信
20世紀30年代,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一重大命題。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明確提出要總結和承繼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這份數千年的珍貴歷史遺產。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中指出,我們黨認真研究中國歷史的空氣不濃厚,批評道:“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于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這里,毛澤東把總結和承繼中國自己的老祖宗思想資源,看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之根。
1973年,已到人生暮年的毛澤東更是諄諄教誨,“政治局委員要懂得一點歷史,不僅中國史、世界史,分門別類的政治史、經濟史、小說史也要懂一點。從烏龜殼到共產黨這一段歷史應該總結。”毛澤東強調要把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納入以“烏龜殼”所象征的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去看待,這樣一種大歷史觀,有很深刻的含義在:就是要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成長、壯大,進而帶領中華民族持續奮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之角度,更深刻地理解其歷史合法性、文化合法性。
什么是一個執政黨的合法性?李普塞特認為,“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統使人們產生和堅持現存政治制度是社會的最適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這種合法性來源于其執政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實際的行動,即在大多數居民和大企業或武裝力量這類有力量的團體看政府的基本功能時,政治系統滿足這種功能的程度。”
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深深根植于全體中國人民的心中。僅從經濟發展來看,中國人民擺脫絕對貧困,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過上了日益富足的生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生存權發展權有效保障。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1萬美元,處于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國家邁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大幅縮小,形成了超過4億人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經濟發展,為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成就輝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行進在不可逆轉的輝煌大道上。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園考察時指出,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誠哉斯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進而言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歸根結底是文明自信之彰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共產黨是根植于中華民族沃土之中而成長起來的,中華文明的優秀基因形塑了歷經百年苦難與輝煌的中國共產黨。中華文明雍容典雅之宏富深廣氣象、開放包容之獨特價值體系,孕育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及其日臻完善的制度安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先進而厚重的理念和制度基礎;涌動于其血脈之中的澎湃的文明自信,亦正是中國共產黨強大領導力執政力之精神源泉。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楊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