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天氣都能模擬!成都自動駕駛汽車“考場”本月試運行
2022-04-11 來源:成都日報 | 分享: |
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范四川試驗基地
18.8公里 啥路況都有 集聚了橋梁、隧道、高速環道、城市道路等駕駛真實場景,區域內安裝有多個不易被發現的傳感設備,整個道路跟外面的真實道路并無差異
雨雪霧 啥天氣都能模擬 9大功能區,266個測試場景,其中包括真實隧道、橋梁、雨雪霧等特殊天氣模擬工房,可以實現在特殊天氣環境下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
在室內的一面巨大屏幕上,一輛無人駕駛模擬汽車正沿著道路行駛,模擬汽車行駛至臨近學校區域自動減速……“這里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中德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地,是自動駕駛汽車的‘考場’。”
經國家工信部批復,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范四川試驗基地項目(以下簡稱“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落戶成都。該項目是國內唯一落實中德兩國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合作的示范基地項目,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重點項目。記者8日走進了項目建設現場。
考場
實現在特殊天氣環境下
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
“我們正在做設備系統的調試,本月內就將達到試運行條件。”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主要由試驗場地、創新中心構成,記者率先走進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的試驗場地項目,看到華錄易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馬攀科正帶領團隊在現場忙碌著。
據馬攀科介紹,四川試驗場地是國家工信部在全國批準建設的第8個測試場項目,與國內其他7個測試場相比,該項目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由中國和德國聯合打造的國別合作項目,具有建設規模最大、運用場景最全面、設施設備最先進、測試標準最前沿四大特點,“這里就相當于智能網聯汽車的考場,定位精準度達到厘米級、延遲度低于毫秒級。”
測試場內,記者駕車進行了一番體驗。全長18.8公里的道路集聚了橋梁、隧道、高速環道、城市道路等駕駛真實場景,區域內安裝有多個不易被發現的傳感設備,整個道路跟外面的真實道路并無差異。
“共建設有9大功能區、266個測試場景,其中包括真實隧道、橋梁、雨雪霧等特殊天氣模擬工房,可以實現在特殊天氣環境下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項目代建業主單位副總羅建業介紹說。
據了解,試驗場地項目于去年1月11日正式開工建設,主要包括土建工程和信息化建設兩部分,目前土建工程已完工,信息化建設正在進行系統調試,本月內將如期實現試運行。
產業
智能網聯汽車“會展中心”
成都智能網聯創新硅谷
走出試驗場地,可以看到一個嶄新白色建筑矗立。“那是規劃展示中心,是智能網聯創新中心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已經建成。”羅建業說。
在展廳內,記者注意到里面劃分上下兩層,已完成了裝修裝飾,相關智能顯示設備已安裝到位,整個現場相當于一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會展中心”。
據羅建業介紹,規劃展示中心項目于2020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兩個入選成都市首批次高品質科創空間示范項目之一,將通過植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汽車電子等創新資源,打造集研發辦公、產業制造等功能于一體的高品質科創空間,其中規劃展示中心定位為國際高水準展示中心,總建筑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設置有多功能會議廳、會議接待等。
按照規劃,智能網聯創新中心總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項目計劃總投資約63億元,其劃分為三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為啟動區,規劃建設包括規劃展示中心、西門子總經辦公園等;二期項目為發展區,將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園、互聯網研發中心、5G研發科技信息園等;三期項目則為完善區,拓展打造產業延展區、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孵化區、汽車電子產業園等。
“整個項目規劃建設以公園城市為基底,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為引擎,集聚智能網聯與新興產業勢力,創新創業高知人群,構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生態園,致力打造成都智能網聯創新硅谷。”羅建業稱。
延伸觀察
成都汽車產業生態圈步入“快車道”
今年2月底,成都市首批道路測試車輛行駛號牌發放,測試車輛可以在指定的公共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測試。這標志著成都市汽車產業正式從“傳統汽車時代”邁入“智能汽車時代”。
“研發出來的智能汽車新車型投入市場之前,必須先進行權威的測試認證。中德智能網聯汽車四川試驗基地試驗場地正式投用后,為智能汽車產業鏈條打上了‘補丁’,今后‘成都造’智能汽車在家門口就可以取得認證。同時,憑借其齊全運用功能、先進設施設備、前沿測試標準,可為西部乃至全國提供測試認證服務。”馬攀科稱。
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根基,汽車產業是成都的優勢產業。當前,成都正在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并確立了包括14個先進制造業在內的20個重點產業鏈,以重點產業鏈為工作主線,穩定供應鏈、配置要素鏈、培育創新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一批具有比較競爭優勢、國際競爭力強及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重點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