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小山村里,如何找到四川鄉村振興人社幫扶密碼?
2023-10-12 來源:四川在線 | 分享: |
四川在線記者 劉春華 文/圖
“真香啊!”10月10日,當參加全省鄉村振興人社幫扶工作現場推進會的代表們來到甘孜州康定市魚通鎮舍聯村時,全都被空氣中彌漫的青花椒香氣吸引,紛紛發出贊嘆。
當天,全省鄉村振興人社幫扶工作現場推進會在甘孜州康定市舉行,與會代表們先后走進康定市魚通鎮舍聯村、姑咱鎮若吉村考察學習。這兩個大渡河畔高山里的小山村,為何能成為全省鄉村振興人社幫扶學習對象?與會代表們在這里又能找到什么幫扶密碼?
與會代表們走進若吉村民宿,了解農旅融合帶動就業情況
舍聯村:產業振興帶動就業創業
從康定市區出發,一個多小時后,到達46公里之外的魚通鎮舍聯村。當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駛進位于半山腰的村子里時,連片的青花椒和仙桃躍然眼前,青花椒的香氣充溢在全村的空氣中。
舍聯村青花椒基地
“舍聯村2017年退出貧困村序列,2018年所有貧困戶脫貧。2020年以來,先后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魚通鎮鎮長凌云介紹,目前舍聯村全村勞動力510人,其中外出務工134人,就近就業376人。
一個曾經的貧困村,如何實現就近就業人數遠超外出務工人數?工作機會來自哪里?行走在舍聯村里,代表們一路看一路尋找答案。
“舍聯村依托‘基地+’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青花椒、仙桃和核桃等特色產業,解決了376人就近就業?!鄙崧摯宕逦瘯敝魅巍⒅赂粠ь^人嚴江富一席話,揭開了謎底。
順著村里的水泥產業道路,代表們先后來到青花椒基地和仙桃基地。這些年,舍聯村通過“基地+”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種植了3000畝青花椒,1000畝仙桃,500畝核桃,50畝刺龍苞,這些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產業,每到豐收季節還帶來大量零工崗位。
產業振興帶來創業機會,而創業又帶動新的就業。2019年,嚴江富創建的“魚通鎮綠色家庭農場”成立,種植仙桃200畝,如今已形成初加工產業鏈。每年6月至9月,農場都會請本村和附近村的村民采摘青花椒和仙桃,工錢每人每天120元至200元不等。
舍聯村脫貧村民嚴鳳珍這幾年的豐收季,都在家庭農場幫忙。她說:“每年在家門口,就有活路做。能掙到1萬多塊錢,很高興。”
若吉村:農旅融合增崗位促增收
康定市姑咱鎮若吉村,是與會代表們實地考察學習,尋找鄉村振興人社幫扶密碼的另一個山村。
和舍聯村一樣,若吉村也位于大渡河畔的大山里。要進出村子,必須通過一座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若吉村現有勞動力198人,其中脫貧勞動力49人,均已實現就業。
若吉村一角
穿過鐵索橋,進入若吉村,一條歡快的溪流伴隨著村道,從村里的高處蜿蜒而下。沿著潺潺溪水往村子深處走去,道路兩旁一幢幢藏漢融合風格院落錯落有致,家家門口點綴著鮮花和綠樹,一派愜意田園風光。
“這些都是村里打造的民宿。”康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若吉村緊緊抓住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契機,通過政府資金投入和開展就業培訓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并在上級黨委和人社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打造成國家3A景區、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在康定市大渡河流域的村莊中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與會代表們走進若吉村三號院時,院子的管家廖福蘭正在忙碌。廖福蘭是這個院子的主人,前幾年政府出資在村里打造民宿,廖福蘭就把自家的房子以每年5000元的租金租了出來,自己則當起管家,負責院落的管理和客人接待,現在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她隔壁院子的管家楊安秀,是一名脫貧村民,現在不僅有房屋租金、每個月的勞動收入,因為已經到了領社保的年紀,還有一份養老保險收入。
“若吉村還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股民’模式,發展枇杷、核桃、櫻桃等產業,并與旅游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農旅融合優勢,開展就業培訓和提供創新創業服務,帶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康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工作人員說。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鄉村振興人社幫扶工作要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就業、技能、社保等方面全面發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胡斌表示,尤其在就業幫扶方面,要錨定鞏固重點群體就業增收,借助產業、項目資源等促進群眾就近就地就業、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