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馮發貴:補齊民生短板 繪就高原美好生活
2024-03-10 來源:香巴拉資訊 | 分享: |
每年的全國兩會上,民生的話題都廣受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很多關于民生改善的舉措。作為來自民族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副書記、州人民政府州長馮發貴表示,自己比較關注的同樣是民生問題,結合甘孜州的實際情況,醫療方面更是重點。
補短板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馮發貴說,這些年,通過組團式的幫扶政策,和民族地區衛生行動計劃,甘孜州的醫療系統建設在硬件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依然是甘孜州當前民生工作當中的短板。
(圖為甘孜州農村適齡婦女提供免費“兩癌”篩查服務 來源:甘孜州衛生健康委員會)
馮發貴表示,在民族地區,看病遠、看病難一直是比較突出的問題。近年來,甘孜州在醫療機構的設施、布局和提高醫療的能力方面同時發力。例如由華西醫院來托管甘孜州人民醫院,以龍頭醫院為牽引,同時帶領康北的副中心醫院和康南的副中心醫院,然后通過副中心醫院再輻射康南康北。此外,還建立了甘孜州影像遠程閱片中心,由州里面統一組織醫療專家閱片,提出指導意見,效果很好。
育人才 培養本土骨干醫療隊伍
要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人才隊伍的建設也很關鍵。馮發貴舉例說:“一方面,從醫生每千人的職業醫師指標來看,我們和全國、全省的水平還差得比較大。我們每千人的職業醫生醫師只有2.2。全國大概有3.3。再一個是我們的中級和高級以上的職稱占比不高,我們初級以下的職稱占比占了2/3左右。”
(醫生在診療中 來源:甘孜州衛生健康委員會)
馮發貴還列舉了一個數據,在2023年,甘孜州的醫保異地結算金額占到了60%。如何能讓群眾就在本地看好病?馮發貴表示,自己今年帶來的建議就是希望提高邊遠民族地區醫療能力,立足于本土,再培養一些留得住的、在群眾身邊的醫生。
在甘孜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制定實施本土醫師的培養計劃。據馮發貴介紹,培養計劃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在職的醫生通過醫科大學聯系進修、跟省內的龍頭對口醫院對口交流,進行頂崗培訓;二是多培養一些本土的全日制的醫學生。2022年,甘孜州政府辦印發《甘孜州骨干醫生培養計劃(2022—2026)》,該計劃提出,用5年時間基本建立一支數量規模適宜、素質能力優良、結構分布合理的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到2026年,甘孜州衛生健康人員總量超過1萬人;州級層面培養評選骨干醫生達到1000名,甘孜州基本實現“院院有骨干”的目標。
為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甘孜州還在持續發力。2023年,甘孜州制定實施新時代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意見,建成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7個。制定實施華西甘孜醫院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華西醫院高原醫學中心新都橋現場研究基地掛牌運行。
持續發力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馮發貴表示,目前甘孜州財政投入的65%以上都是在民生領域。為了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等,甘孜州還在全國首創推出了民生保,政府出80%的保費,個人只需要出20%,鼓勵農村戶口、城市的低保人群全覆蓋,參保率達73%。
馮發貴表示,接下來,甘孜州將繼續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群眾幸福指數。針對民生基礎不強、保障水平不高、公共服務不優的局面,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民生難題,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記者 郝莉娜
策劃 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