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 | 直擊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建設歷程
2024-07-06 來源:中新圖片微信公眾號 | 分享: |
6月30日下午3時,舉世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這項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全長約24公里,歷時7年建造完成的世界級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極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通車后,深圳至中山30分鐘即可抵達。
深中通道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國家重大工程。作為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黃金通道,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車構筑了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發展和互聯互通新格局,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6月30日15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通車試運營。
2024年6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通車試運營,建設者專列車隊行駛在深中大橋上。
2024年6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通車試運營,一名工程建設者在深中隧道內參觀時舉起自己的女兒。
2024年6月28日,廣州南沙遠眺藍天碧海之間的深中大橋。
2024年6月20日,航拍深中通道西人工島。
2024年6月20日,深中通道傍晚時的景觀。
2024年4月13日,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進入橋梁荷載試驗階段。
2023年11月28日,中國國家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主線全線貫通。圖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與西人工島。
2023年6月11日,世界最長最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終接頭推出,貫通測量結果表明,實現了與東側E24管節精準對接。
2023年4月28日,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合龍,意味著項目橋梁工程實現全線合龍。
2022年10月8日,廣東省中山市,工作人員在第155片60米混凝土箱梁內施工作業。當日,隨著第155片60米混凝土箱梁預制完成,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混凝土箱梁全部預制完成。
2022年5月3日,廣東省中山市,貨輪從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貓道下通過。
2021年3月12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西錨碇填芯施工完成。伶仃洋大橋錨碇是世界最大海中懸索橋錨碇。
2020年6月17日,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圖為運往珠海桂山島的E5管節。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
2019年7月24日,歷經近10小時施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索塔鋼吊箱下放完成,將轉入水上施工階段。圖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第二個鋼吊箱下方施工現場,其預留孔洞需與28根群樁基礎結合。
2018年9月6日,世界海中最大跨徑最高大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的主墩樁基開鉆,標志著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17年5月1日,4000噸起重船起吊鋼圓筒,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首個鋼圓筒扎根珠江,標志著深中通道建設進入實質性的實體工程施工階段。(圖片來源:中新圖片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