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臨近 白酒企業為何又向電商平臺“開火”?
2024-10-22 來源:川觀新聞 | 分享: |
距離“雙十一”電商促銷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各大電商平臺已經大張旗鼓推出一些低價、補貼等促銷活動,開啟流量搶奪戰。
但就在10月18日,四川省綿竹劍南春酒類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劍南春”)發布《致劍南春消費者的告知書》(以下簡稱《告知書》),將“炮火”對準電商平臺,揭開了白酒企業和電商平臺的矛盾。
劍南春、五糧液先后向電商平臺“開火”
在《告知書》中,劍南春稱,近期收到多位消費者反饋,對在電商平臺補貼購買的52°水晶劍南春(500ML、558ML)存疑,擔心產品來源不明或涉嫌假冒偽劣。經劍南春核查,該電商平臺所提供的劍南春授權書系偽造,產品并非其授權產品。
與此同時,劍南春對各電商平臺補貼的多個店鋪銷售的水晶劍南春進行采樣,經初步核查,采樣的水晶劍南春來源繁雜,疑似為回收拼湊銷售。為保障線上渠道,劍南春先后成立了四川云劍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綿竹云劍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專項負責劍南春、東方紅、劍南、綿竹等系列產品在電商平臺的銷售與服務工作。
目前,劍南春已在京東、天貓、抖音開設了劍南春官方旗艦店,并與京東自營、天貓超市等開展了直接的授權合作,電商平臺授權銷售的劍南春產品,通過掃描二維碼所顯示的經銷商信息(包括前綴)均為“四川云劍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或“綿竹云劍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與電商平臺產生爭議和糾紛的不止劍南春。今年3月,五糧液通過官網發表聲明稱,經核實,多名消費者低價從某電商平臺購買的五糧液產品系假冒。五糧液尚未在該平臺開設“五糧液官方旗艦店”,也未授權任何商家在該平臺開設的店鋪名稱中使用“五糧液”。
酒企怒懟電商平臺為哪般?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酒企發聲,一方面是保護消費者權益,一方面也是對其價格體系的保護。
當前,白酒消費普遍不如預期,庫存高企、價格倒掛的問題普遍存在。有線上店鋪客服在消費評價中回復稱,電商平臺和直播間的低價白酒大多為積壓的產品,低價銷售主要是為了消化庫存。
記者走進成都春熙路某商超發現,第八代五糧液一瓶售價近千元,但在某電商平臺推出補貼、秒殺等優惠政策后,兩瓶第八代五糧液售價僅為1700多元。該商超負責人告訴記者,臨近“雙十一”線上平臺推出補貼力度太大,經常有消費者來線下渠道詢價,結果他們發現線上渠道產品顯然更有性價比。
線上低價促銷,線下挺價銷售,酒企與電商的矛盾由此產生。
“我們專門成立了電商運營公司,負責線上產品開發銷售,目前與平臺合作得還比較順利。”綿竹酒體驗館館長、抖音賬號“莊主愛酒”主播汪佳告訴記者,酒企應該對線上和線下經營產品進行區別,推出合理價格,并組織專業團隊全天候監視全網指定品牌推銷話術、價格、客訴、防偽打假等事項。
“部分線上店鋪、直播間打著‘假一罰十’‘破價’‘補貼’等名義進行銷售,超低價格讓消費者放松警惕。”靚久橡木桶酒窖負責人裴坤表示,一些電商平臺未經酒企授權,一味強調低價來吸引消費者眼球,還存在商品質量良莠不齊、退換貨遲緩等問題,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損害了品牌聲譽,比如消費者在三只羊團隊直播間購買到爭議商品——兔年生肖茅臺。同時,他也建議,針對部分不法電商通過互聯網銷售高仿產品的做法,酒企也應該組織專業力量予以整治。
酒企應重視電商平臺加強合作
近日,慧博科發布的《2024酒飲行業數字化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線上酒類市場規模超過1200億元,同比增長達到56.4%,這表明線上渠道為酒類行業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同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通過線上渠道購買酒類產品。數據顯示,2023年有54.2%的中國網民偏好通過線上渠道購買酒類產品,這一比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對此,方正證券研報認為,目前,酒類線上銷售呈現高速發展趨勢,尤其在當前白酒整體需求弱復蘇、渠道價格體系普遍承壓的過程中,酒類線上銷售成為新興增長點。
開源證券研報顯示,今年9月份,受益于中秋國慶雙節提振,酒類線上渠道銷售表現較好。其中,9月阿里巴巴旗下平臺酒類線上銷售額達24.2億元,同比增83.7%。拆分量價來看,銷售量同比增22.2%,銷售均價同比增9.8%。其中,白酒銷售額表現相對較好,同比增116.8%。國產白酒類線上銷售額占比最高,達80.9%。白酒行業頭部品牌集中度環比增長18.3%至61.8%。
相關專業人士表示,盡管整個電商渠道的銷售規模只有傳統渠道的10%左右,但是電商渠道價格對傳統渠道的價格影響很大。與此同時,近年來酒類消費群體、消費習慣的變化,也讓線上渠道成為酒企尋找新增量的重點。
針對線上渠道日益走強,知趣營銷總經理蔡學飛認為,企業應該主動與相關電商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增強互信與溝通,加強監管,積極引導電商銷售規范經營;其次酒企要培養自己的電商店鋪、主播、直播間,樹立品牌權威,提升電商銷售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