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界人士與海內外學者香港共論宗教中國化發展
2024-12-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分享: |
“宗教中國化香江論壇暨香港六宗教思想交談會”30日在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閉幕。當日,香港六位宗教領袖現場宣讀“香港六宗教領袖宣言”,強調要“以各自的宗教教義引領、服務大眾,造福社群,致力為祖國、為香港作出貢獻”。
為期兩天的活動包含主題發言、分題討論及“香港六宗教思想交談會”等環節,來自香港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道教六大宗教的代表,以及海內外學者共同圍繞宗教中國化發展、宗教交流融合與對外交流途徑等話題深入探討。
29日早上論壇開幕并舉行升旗儀式。約10時,嗇色園中,香港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升旗隊的南亞裔學生們邁著中式步操走向升旗臺,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升起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區區旗。據了解,嗇色園是香港首個建有升旗臺并舉辦升旗禮的主要宗教場所。
主題發言環節,各宗教領袖圍繞“香港宗教多元融合與文明交流互鑒”主題發表自身看法。
其中,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法師表示,此次論壇以“香港宗教多元融合與文明交流互鑒”為主題,提倡“宗教中國化”作為發展方向,香港六位宗教領袖皆深感贊同。歷史上幾乎所有主流宗教進入中國之后,都被中國文化吸納,成為中華文明蓬勃發展的豐厚養分。崇尚和諧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也是所有宗教中國化后所秉承的核心價值;通過宗教多元融合,結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可以積極引導社會走向祥和穩定。
天主教宗教聯絡委員會主席周景勛認為,不同宗教之間要相互尊重與交流,在“和而不同”中發揮敬天愛人的智慧,打造互尊互讓的宗教文化對話,共同造福社會、教育民眾。
孔教學院常務副院長湯偉倫表示,無論是本土宗教還是外來宗教,都深深嵌入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香港是各種文化、宗教、思想融合的舞臺。不同宗教的交流,為這座城市增添更多活力和包容性,增強社會各界對宗教多元融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中華回教博愛社副主席張大恩提到,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升旗隊首次在黃大仙祠參與升旗禮,體現香港宗教多元融合意義。該學校已在2021年使用中國式步操升旗訓練,體現愛國精神。大家雖不同宗教、不同教義,但互相尊重、互相接納,體現六宗教和諧融合的精神。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義務總干事馮少雄指出,香港六宗教和而不同、和睦友愛,每年持續對話、分享,是國際上獨有,這得益于國家的支持和香港穩定的社會和互相尊重的風氣。各宗教在港興盛與和諧共存,正顯示美好的香港故事,更凸顯“國安、港安,才能教安”。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表示,香港各宗教在積極推動自身宗教文化外,也努力融入或推動發展中華文化,使各大宗教融入香港、融入中國。而各宗教的相互交流與尊重,也讓世界看到香港宗教多元性及和諧發展。
30日下午的“香港六宗教思想交談會”則探討了“宗教視覺下的長幼共融”。除論壇及座談會外,與會代表將于12月1日參訪寶蓮禪寺、九龍清真寺、油麻地天后廟、圣公會圣三一座堂等宗教場所。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立于1978年6月,每年舉行兩次會議,就共同關心的社會、民生及宗教問題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