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臘”不歡!四川人的冬天從“秋”臘肉開始
2024-12-18 來源:四川觀察 | 分享: |
漸入寒冬,氣溫驟降。又到了臘味飄香的季節,各家各戶的陽臺上、屋檐下、院子里都會多上一道“肉簾”,一根桿子橫著,晾曬著一串串灌好的香腸臘肉,聞著那醉人的肉香,仿佛聞到過年的味道。都說“秋”香腸臘肉是四川人的過年儀式感,你家的“秋”好了嗎?
在瀘州市古藺縣的大寨苗族鄉,返鄉創業青年張波正忙碌著與家人一起準備臘味年貨。殺年豬、腌臘肉是古藺農村的傳統習俗,張波家也不例外,他們正在將新鮮的豬肉切塊,準備灌香腸、腌臘肉,以迎接新年的到來。
“制作香腸的關鍵在于選材和調味。”張波的母親介紹道,“一般選擇豬的前腿夾子肉,肥瘦比例為七分瘦三分肥,切成五六厘米長的肉條后,抹上適量的白糖、鹽巴、花椒,并加入高度白酒來提升風味。對于喜歡辣味的食客,還可以加入辣椒粉。”
配料準備齊全,即可正式開始制作。張波和家人分工協作,找來手工灌腸機器、幾根線和一根針。把腸固定在出肉口,一邊把肉塞進機器里,一邊搖動手柄,肉就被擠壓著灌進腸中。隨后,將灌好的腸用線綁成約一尺的節,綁完一節就用針在腸上刺上幾針,放掉里面多余的空氣,使腸中的肉更加緊實。接下來,將灌好的香腸掛起來風干七天,就可以熏了。
腌制臘肉的過程同樣講究。先將鹽、八角、香葉、花椒、白酒等調料混合,并在鍋中用小火翻炒至溫熱。隨后,將調料均勻地涂抹在每一塊豬肉上,放入腌缸中靜待三日,待腌料充分入味后再進行熏制。
在廚房的灶臺上,張波將臘肉和香腸掛在灶臺上,下面鋪上一層柏樹枝。點燃柏樹枝后,煙氣中彌漫著一股清新的味道,柏樹特有的脂香漸漸滲入肉中,為臘味增添了一抹獨特的香氣。經過數日的熏制,臘肉和香腸逐漸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澤,最終變成了油亮的深棕色。
為了讓這苗鄉臘味被更多人看見,今年張波還創新了銷售模式。他在廚房灶臺邊搭建了一個直播間,利用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向外界展示自家的臘味產品。“隨著春節的臨近,我們每周能開展兩到三場直播,銷售額有時能達到一萬多元,即使稍差的時候也能賣出七八千元。”張波告訴記者,不少周邊的客戶還特意開車上門購買他的臘味產品。
在時間與煙火氣的催化下,經過青煙洗禮后的苗家臘味,展現出了新鮮食材難以比擬的醇厚滋味。熏好的臘肉,晶瑩剔透,色澤誘人,味道香醇,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配上古藺豆豉粑、蒜苗和蔥姜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道美食就出來了。皮糯香、肉脂香與煙熏香在舌尖上微妙碰撞,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