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國文化!與多彩國潮一起共赴熱愛
2024-12-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分享: |
2024年,我們見證了一場又一場的中國文化破圈之旅。泉州“簪花圍”的火爆從網絡蔓延至線下;成功申遺的北京中軸線引得各路游人紛紛打卡;國產單機游戲《黑神話·悟空》席卷互聯網浪潮;李子柒復出展示的非遺漆藝驚艷全球……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正以多元姿態破壁出圈,走到億萬人的眼前。它們不僅被看見、被了解,更在無數人的喜愛和傳承中,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此后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北起鐘鼓樓至南端永定門,前后起伏、左右對稱的中式美學讓位于中軸線上的建筑群成為游客熱衷的打卡地。圖為北京中軸線夜景。
每到夜幕降臨,許多市民和游客都會來到北京中軸線上觀賞地標建筑的璀璨夜景。光影交錯下的建筑,一磚一瓦被描摹得深邃又不失靈動,透出歡樂祥和的古都風韻。圖為游人在北京天壇公園拍攝祈年殿夜景。
今年最火的國產單機游戲當屬《黑神話:悟空》,一經上線便引發現象級破圈,風靡全球。該游戲以神話《西游記》為背景,以游戲為載體講述中國故事。不少外國玩家為了解游戲劇情“惡補”86版《西游記》,表示被孫悟空的個人魅力所折服。圖為浙江烏鎮,2024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參展觀眾在黑悟空展區前合影。
《黑神話:悟空》游戲畫面中充分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古塔、石刻、壁畫、懸塑等建筑,因此也帶火了一大批中國古建。圖為《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2024年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F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被中國春節喜慶的氛圍所感染,他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共同歡慶中國新年,感受中國年的魅力。圖為泰國曼谷,一家人在唐人街與中國新年標志合影。
當水上飛人遇上“火壺”表演,“鳳凰涅槃”的景象讓人直呼“好燃”。“火壺”表演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民間一項古老而浪漫的技藝。匠人們需身穿防火服,將燒好的木炭放入兩側的鐵網,搖晃鐵網以創造出如煙花般絢麗的火花。熱烈的火光與壺影相映成趣,呈現出“火樹銀花”般的效果。圖為安徽省阜陽市生態園,民間藝人在表演“水上火壺”。
盒子燈,是清代時期盛行的觀花燈民間活動。今年互聯網上一位視頻博主南翔復刻傳統非遺“盒子燈”,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都裝進在盒子中,讓人驚艷之余還感受到非遺的珍貴。圖為江蘇鹽城,來建湖縣九龍口鎮沙莊“淮劇小鎮”的游客欣賞非遺盒子燈。
“黃風嶺,八百里,曾是關外富饒地……”在《黑神話:悟空》熱度不斷攀升的過程中,游戲中的一段陜北說書也爆火出圈。陜北說書的西北唱法、發音等自帶蒼涼屬性,結合游戲劇情展現了濃郁的中國風。圖為《黑神話:悟空》中演繹陜北說書的藝人熊竹英。
“為了博物館奔赴一座城”逐漸成為當下潮流。今年在“與文物合影的正確姿勢”的網絡熱門話題下,就有網友曬出在云岡石窟的“與大佛擊掌”照,在三星堆博物館的“戴面具”借位式合影照,在景德鎮陶瓷博物館學“無語菩薩”擺無語表情的效仿圖……人們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跟文物互動,在互動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圖為山西大同,云岡石窟。
游客跟佛像互動。
隨著“文博熱”持續升溫,文創產品收藏熱潮席卷社交平臺。“天宮藻井”“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等文創產品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冰箱貼短短3個半月售出14.5萬個,成為近20年來國博文創“銷冠”。文創產品的熱銷拉近了文物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歷史在方寸之間被人了解、喜愛。圖為北京,游客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排隊購買鳳冠冰箱貼。
去年年末,泉州簪花火爆出圈。今年以來,福建泉州市豐澤區的蟳埔村,成了許多人爭相打卡的網紅旅游地。走進蟳埔村,游客們頭戴“簪花圍”,或游覽,或拍照,或購物,讓漁村形成一片流動的“花?!?。隨著泉州“簪花圍”火出圈,國內多地也刮起了簪花熱潮。圖為福建蟳埔,處處是頭戴簪花的游客,放眼望去,人頭攢動如同一座“流動的花園”。
將時尚元素融入傳統戲曲的《新龍門客?!坊鸨槿W后,越劇走進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視野中。浙江小百花越劇團開始受到大家熱捧,吸引著更多的人關注越劇關注中國戲曲。圖為陳麗君和李云霄表演越劇新版《梁?!?。
陳麗君和李云霄表演越劇新版《梁祝》。
時隔三年,李子柒重回大眾視野,歸來后的首個作品《紫氣東來》再現了“雕漆隱花”的技藝,視頻一經發布就迅速引爆網絡,刷屏海內外,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漆器之美。而這次李子柒展示的正是來自成都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漆藝。圖為成都漆藝。
今年春節,英歌舞不僅“又雙叒叕”出圈,還順利“出?!?。國家級非遺普寧英歌在英國倫敦的“炸街”表演驚艷全球。英歌舞是廣東潮汕地區獨有的民間舞蹈,融合了戲曲、武術和舞蹈等多種藝術元素,以其獨特的韻味和生動的表現力深受人們喜愛,被推崇為“中華戰舞”。英歌舞在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為英歌舞表演。
巴黎奧運會上我們的運動員們閃耀賽場,體育場內外各種各樣的中國元素同樣令人驚艷,馬面裙、簪花、運動員的發卡、頭飾……巴黎一時間刮起絕美的中國風。圖為中國選手鄧雅文獲得冠軍后佩戴中式發簪參加頒獎儀式。
近來,各地紛紛辦起了“中醫夜市”,夜市不再是“逛吃”的專屬,“養生的風”終于還是吹到了夜市。據了解,今年以來,中醫診療明顯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中醫夜市的廣泛開展,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醫藥文化的價值和魅力。圖為重慶,黔江區武陵文化廣場中醫藥文化夜市特色診療區,市民在體驗核桃灸治療。
圖為廣西梧州,眾多市民在中醫夜市上體驗傳統中醫療法、品鑒中藥茶飲藥膳糕點、接受健康義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