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四川答卷
2025-05-22 來源:四川新聞網 | 分享: |
5月22日,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四川省以系統性保護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國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創新實踐。作為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四川不僅是人類宜居的家園,更承載著生態使命——橫斷山脈與四川盆地交織的生態廊道中,大熊貓、川金絲猴等30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與1.4萬種高等植物共同構建起生命共同體。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上,四川省的峨眉擬單性木蘭保護工程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評價。這種僅存于四川山地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通過科研團隊突破性的人工繁育技術,成功實現野外種群復壯。與之相呼應,四川山鷓鴣這一中國特有物種的保護行動同步推進,兩輪野外種群調查繪制出精準保護圖譜,首批棲息地修復示范區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法治護航也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注入新動能。四川省林業部門牽頭修訂的新版《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經省政府審議發布,形成覆蓋國家重點保護物種90%以上的立體保護網絡。法律框架內,大熊貓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體系與名錄管理形成政策協同,構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
翻開四川的生物多樣性家底,一組數據見證著生態奇跡:1400余種脊椎動物在此繁衍生息,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物種達305種,既有大熊貓、川金絲猴等64種“國寶級”物種,也包含小熊貓、狼等24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4萬種高等植物書寫綠色傳奇,占全國總數的1/3以上;裸子植物種類居全國之冠,被子植物種類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光葉蕨、攀枝花蘇鐵等13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與249種二級保護植物;白皮云杉、康定云杉、大葉柳、毛榿木和峨眉矮樺等四川特有物種,更彰顯著這片土地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旗艦物種保護、棲息地連通性修復等工程,讓橫斷山脈與四川盆地的生態廊道,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范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