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果展,見證了西博會拔節生長與西部滄桑巨變
2025-05-26 來源:央廣網客戶端 | 分享: |
“25年的時間里,西博會從一棵幼苗長成了參天大樹。”5月25日,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為“西博會”)成果展現場,參觀者們興致勃勃地看展并發出感慨。
2000年,西博會在西部大開發背景下應運而生。那么,西博會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同一時期內,西部地區又有哪些變化?沿著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成果展的展板,問號一一拉直。
合作更深
西博會為媒,不斷拓展展會三大功能
“合作新篇章”展板前,蜂巢能源(成都)動力電池制造及西南研發基地項目(以下簡稱“蜂巢能源成都基地”)的照片,讓不少參觀者駐足。
這個2021年第十八屆西博會上簽約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20億元。其中,一期投資約100億元。
作為成都東部新區首個投資破百億的制造業項目,蜂巢能源成都基地的開建與投產,攪動了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一池春水。去年6月全面投產后,蜂巢能源成都基地日產新能源電池2.7萬支、儲能電池0.7萬支,產能位居全國前列。
以西博會為媒,諸多項目紛紛落戶四川。
同一塊展板上,第十二屆中國西部投資說明會暨經濟合作項目簽約儀式的照片,讓不少客商停下腳步。作為第十九屆西博會的重頭戲之一,儀式上有43個代表項目集中簽約。簽約項目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涵蓋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行業。
數據顯示,此前十九屆西博會,簽約項目投資總金額8萬億元左右,貿易成交額1.7萬億元。
除了投資促進、貿易合作,西博會的另外一個功能是服務外交。統計顯示,前19屆西博會,共有60余位外國政要來蓉共赴開放之約。就在5月25日,匈牙利、老撾、瓦努阿圖三國政要出席本屆西博會開幕式,西博會的服務外交功能進一步拓展。
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成果展吸引了外國客商駐足。華小峰 攝
“朋友圈”越來越大,不斷注入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經濟新活力”部分,京東方第8.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施工凝聚了不少人的目光。作為全球首批8.6代AMOLED生產線,該項目總投資630億元,是四川省迄今投資體量最大的單體工業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助力成都成為全國最大的柔性面板生產基地,推動我國在OLED顯示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開放更廣
“走出去”與“引進來”,西部加快由末梢變前沿
在“開放新高地”展板,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航拍圖是當之無愧的“C位”。
2016年5月7日開工、2021年6月27日才正式通航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2024實現5490.6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這個數據,位居全球機場第29位,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進入全球前30強的機場。截至目前,天府國際機場開通總航線427條。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66條。而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流量,天府機場二期工程前期研究已啟動。天府機場二期即天府機場T3、T4航站樓及配套工程。根據此前中國民航局批復的天府機場總體規劃,天府機場二期體量與一期接近。
印證西部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不只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同樣在“開放新高地”展板前,一組數據讓參觀者記憶深刻:截至去年底,西部陸海新通道目的地拓展至124個國家和地區的523個港口,進出口貨品種類達到1150余類。在此基礎上,西部陸海新通道對于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作用更加突出。
不只“走出去”,還有“引進來”的加速跑。空中客車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的照片,是很多參觀者議論的焦點之一。
該項目位于成都市雙流區,計劃總投資60億元,于2022年簽約,是空客公司在歐洲之外的首個飛機“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2024年1月24日,項目正式投入運營。其核心功能與服務,是提供飛機停放、存儲、維修、升級、改裝、拆解及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服務,包括客改貨、二手航材交易等。預計至2030年累計處理飛機685架、拆解98架,實現產業規模210.7億元。
視野放大,去年西部地區實現貨物進出口額4.05萬億元,同比增長8.3%,進一步改變了全國外貿格局和對外開放格局。這也讓西部地區實現了從內陸末梢到開放前沿的轉變。
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成果展吸引了外國客商駐足。華小峰 攝
民生更好
發展與民生良性互動,成果惠及更多人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成果展“民生新答卷”展區,一組懸崖村的近照引起了眾多觀眾的注意。
曾經讓外界揪心的懸崖村,于2020年5月12日,搬入涼山昭覺縣城附近的社區。五年來,老鄉們不僅在新家過上幸福新生活,老家舊址也迎來喜人變化。今年5月1日,在懸崖村舊址打造的“天空之谷”文旅項目一期正式對外營業。接下來的二期,將計劃在懸崖村山上原勒爾社舊址打造民宿和農事體驗基地,同步建成連通山上和山下的索道。
文旅帶動,懸崖村人日子越來越紅火。去年,懸崖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兩萬元,是剛搬下山時的兩倍。
民生巨變的不只是懸崖村。至2020年,作為曾經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西部地區,508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態新顏值”部分,大熊貓國家公園和三江源國家公園領銜“壓陣”。這是因為,全國首批五個國家公園中,西部獨占其二,是西部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縮影。統計表明,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借助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長江十年禁漁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超過3.2億畝,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巨變的還有基礎設施。在“基建新奇跡”部分,2021年6月通車的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讓不少參觀者拿出了手機。大家感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地區的路網越來越密、路況越來越好,帶動西部地區的物流更加便利、出行更加便捷。
個體感受與宏大敘事相向而行。數據顯示,西部地區公路通車里程220萬公里,鐵路通車里程6萬多公里。(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 陳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