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非遺工坊:讓千年技藝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生
2025-06-17 來源:道孚融媒 | 分享: |
在道孚縣城,一座融合藏式美學與現代設計的建筑群悄然崛起。這座占地29畝、建筑面積3915㎡的建筑群,以2200萬元投資打造,既是非遺保護的“活態博物館”,也是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動機”。它將紡染織繡、唐卡繪畫等高原非遺技藝與現代產業邏輯巧妙嫁接,讓古老手藝在新時代找到“破圈”之路。
扎根文化厚土,織就“非遺+”產業網絡
工坊選址國道G350易日大橋旁,與道孚電商數字經濟產業園形成聯動,地理優勢使其成為展示道孚文化的“立體櫥窗”。唐卡畫師呷瓦的工坊里,絹本唐卡作品在燈光下泛著細膩光澤?!耙郧霸诩覄撟鳎髌冯y得被外人看見,現在工坊就是我們的‘會客廳’?!边韧咭贿吂蠢諌蔷€條,一邊告訴記者,他和12名非遺傳承人共同入駐二樓創作區,開放式的工作場景吸引了各地游客與學習者近距離感受“指尖上的非遺”。
工坊創新推出“1+N”運營模式(傳承人+工坊+基地+公司+農戶+自媒體),將傳統工藝與文旅體驗、電商銷售深度融合。藏紙制作技藝傳承降措的工坊里,游客正學著捶打狼毒花根莖,拓印書法、彩繪畫面,這些非遺體驗通過工坊的手機直播記錄和推介給全網。降措的藏紙作品如今不僅用于傳統經文抄寫,還被開發成筆記本、傘面等文創產品,年銷售額較入駐前增長20%。
建筑里傳承密碼:讓非遺“可觸可感”
工坊的建筑設計與功能布局上兼具了文化溫度與現代質感,建筑分為2層高,11.1米的框架結構,一樓展銷廳集中陳列藏族手工藝品、藏紙、傳統服飾、唐卡、黑土陶、藏香等非遺瑰寶,成為展示道孚民族文化的“會客廳”;二樓13間創作室全部采用通透設計,傳承人創作時的專注神情、工具與材料的碰撞聲,都成為非遺活態傳承的生動注腳。
在黑土陶工坊,傳承人阿太讓兄前面整齊地排放著大小不等的雕刻工具,一朵朵雕花紋路隨著阿太讓兄的手指在陶面“綻放”,游客們圍作一團用手機記錄?!斑^去技藝靠口傳心授,現在工坊用場景化展示讓更多人理解非遺的價值?!备连敻伦翁瓶ɡL畫工坊的學生正在細心描摹圖案邊線,工坊配套的現代化孵化室成為舉辦非遺培訓,帶動村民學習傳統技藝的重要場地。
非遺賦能鄉村:從技藝傳承到家門口增收
“工坊建成后,把我們手藝人集中到‘大家庭’里搞創作,大家隨時可以溝通交流,通過工坊直播售賣產品,大大提高了我們的銷售額”馬具制作技藝傳承人多吉太表示。據統計,工坊直接吸納112名縣級以上非遺傳承人入駐,輻射帶動周邊200余戶農戶參與非遺產業鏈,形成“傳承人帶徒、農戶加工、工坊銷售”的閉環。
工坊還配套現代化孵化室,為非遺交流、合作洽談、技藝培訓提供專業空間,倉儲、冷鏈庫、消防設施及室外停車場、道路排水等附屬工程,全方位保障運營與體驗需求。外部通過綠化、文化小品和特色鋪裝,營造出兼具舒適感與文化韻味的空間環境。
從“靜態保護”到“動態造血”,道孚非遺工坊的實踐印證著:當千年技藝接上現代產業的“地氣”,就能成為鄉村振興的“活水”。這座扎根熊貓大道的文化地標,正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傳承理念,讓高原非遺不僅活在博物館里,更活在百姓的指尖與日子里,為民族地區的文化振興寫下生動注腳。
記者:格桑央宗 澤機翁姆 ?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