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脫貧攻堅實踐彰顯“中國之治”巨大優勢
2020-11-23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萬金鵬 | 分享: |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西藏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中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脫貧攻堅之初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西藏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也是實現西藏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懷和領導下,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分類施策、精準發力,經過艱苦努力,到2019年年底,74個貧困縣(區)實現摘帽,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脫貧攻堅工作連續4年被中央確定為“綜合評價好”,經第三方評估,西藏脫貧攻堅群眾滿意度達99%以上。西藏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治邊穩藏重要論述和脫貧攻堅重要論述為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西藏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創造性繼承和發展我們黨治理邊疆和建設西藏的寶貴經驗,深化對西藏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謀篇布局,多次主持會議研究部署西藏工作,圍繞西藏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邊穩藏重要論述和脫貧攻堅重要論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兩不愁三保障”基本目標,堅持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基本標志,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推進社會穩定和脫貧攻堅工作,精準施策、盡銳出戰、攻堅克難,扎實推進完成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任務。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為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針對西藏環境惡劣、資源有限、生態脆弱、發展滯后等自身難以克服和解決的一系列問題,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對口援藏的重大決策。中央和各兄弟省市的傾力支持,不僅對西藏穩定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極大豐富和拓展了邊疆民族地區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西藏發展實際,作出開展醫療人才、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的重大決策,極大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各對口支援部委、省市和企業緊盯西藏脫貧攻堅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不斷加大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勞務輸出、人才支援、資金支持力度。2016年以來,累計落實援藏扶貧項目1696個,投資162.73億元,累計簽約項目247個,建成了一大批事關西藏長遠發展的重要工程,有力促進了西藏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力維護了邊疆穩定和邊境安全、有力促進了西藏和內地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團結。
黨的領導為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明確要求“使黨支部更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成為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西藏自治區黨委率先建立四級黨委“一把手”負總責的脫貧攻堅組織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的扶貧主體責任。率先在全國成立了四級脫貧攻堅指揮部,組建成立脫貧攻堅政策保障、脫貧攻堅規劃設計等11個專項工作組,建立了“自治區負總責、地(市)直管、縣(區)抓落實、鄉(鎮)專干”和“五級書記”抓扶貧的工作機制,把脫貧攻堅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務。與此同時,西藏自治區黨委持續推進“強基礎惠民生”活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強基惠民駐村工作是立足西藏區情,著眼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基層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實現長治久安而作出的一項戰略性舉措,是確保西藏穩定、發展與安全的有力保障。強基惠民駐村工作啟動以來,每年選派2萬余名黨員干部進駐到全區5463個村(居)駐村點,緊緊圍繞干部駐村“七項任務”開展工作。駐村干部與農牧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科學分析致貧原因,精準識別貧困對象,精準制定“一戶一檔、一戶一策”貧困戶管理制度;持續開展駐村派出單位干部職工與貧困戶“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通過“一對一”精準幫扶方式,實現了結對扶貧全覆蓋,累計為農牧民群眾增加直接現金收入超過15.1億元。
“老西藏精神”為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廣大干部特別是西藏干部要發揚“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增強能力、錘煉作風。長期以來,一批又一批共產黨員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艱苦奮斗,舍小家顧大家,形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奮戰在脫貧攻堅戰線的西藏黨員干部,“特別能吃苦”,克服異常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自覺將實現人生價值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密聯系起來,把創業熱情融入脫貧攻堅事業;“特別能戰斗”,不屈不撓,練好干事的本領,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題,不折不扣地把黨的各項扶貧政策落實到位;“特別能忍耐”,克服松懈心態,將扶貧工作一步一個腳印落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特別能團結”,以心換心與群眾廣交朋友、深交朋友,心無旁騖做細做實群眾工作,把群眾緊緊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在干群之間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別能奉獻”,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完成危房改造、步道硬化、通水通電、政策幫扶、民生保障、環境衛生等一系列脫貧攻堅工作,使西藏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從而更加堅定了人民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西藏的脫貧攻堅,是西藏歷史上投入力度最大、動員范圍最廣、貧困群眾得實惠最多、脫貧成效最為明顯的偉大減貧實踐,踐行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彰顯“中國之治”的巨大優勢。西藏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為西藏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加快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奠定了堅實基礎。作者:萬金鵬(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自治區行政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