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珠峰地區氣候和環境變化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舉辦第四屆青年科學家論壇
2020-12-21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 | 分享: |
中國西藏網訊 12月19日,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與中科院加德滿都科教中心、第三極環境計劃(TPE)瑞典中心聯合舉辦第四屆青年科學家論壇。論壇圍繞珠峰地區氣候和環境變化,以主旨報告和圓桌會議形式開展交叉學科討論。來自中國、美國、荷蘭、瑞典、尼泊爾等國的80余位青年科學家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參會。
圖為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副秘書長、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揚建致辭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副秘書長、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揚建表示: “為給第三極地區的青年學者,以及從事第三極區域研究的青年學者提供更多互動和對話的機會,搭建青年科學家交流的國際平臺,加強在第三極地區環境研究方面的科學合作,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特聯合舉辦此次青年科學家論壇。”
美國內華達大學助理教授曹文融在主旨報告中介紹了西藏岡底斯巖基的地殼掀斜過程及其機制;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博士后菲利普·克萊恩布林克(Philip Kraaijenbrink)介紹了氣候變化對第三極地區冰凍圈的影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態重點實驗室沙利克·拉姆·西格德爾(Shalik Ram Sigdel)作了氣候變暖情況下喜馬拉雅樹線變化研究的報告。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馬偉強在介紹珠峰觀測站情況時表示:“我們的相關研究,突破了以往的瓶頸,為研究高原大氣邊界層過程對大氣環流影響的研究提供了詳實、客觀、準確的觀測依據,提升了我國在高原大氣邊界層觀測領域的國際學術競爭力。”
第三極環境計劃(TPE)瑞典中心、瑞典哥德堡大學歐廷海博士主持了云上圓桌會議。與會青年科學家圍繞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植被的影響、如何評估青藏高原碳匯、亞洲水塔的變化及其對徑流和冰川的影響、青藏高原與南北極氣候的遙相關、青藏高原地表和大氣相互作用等話題開展討論,線上線下互動熱烈。
除北極和南極外,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環境變化越來越受到學界和國際社會關注,越來越多的青年科學家成為相關領域的科研力量。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推動青藏高原科學研究事業發展,扶持和鼓勵青年科研人員成長。研究會積極創辦青年科學家論壇,并納入每年舉辦的學術會議計劃。過去三年,研究會先后在昆明、林芝、北京舉辦以“第三極研究中的機遇、責任與擔當”等為主題的三屆青年科學家論壇,得到廣大青年科學家的積極響應。(中國西藏網 文/周蕾蕾 戴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