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上繪就“致富彩畫”
2021-06-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 分享: |
翠茵茵的大草原、黃澄澄的油菜花、肥沃的黑青稞地……夏日川西高原這些綺麗色彩,繪成了一幅絢麗的“致富彩畫”。
農忙季還沒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昌德村村民若瑪就忙起了旅游接待。她的民宿就開在村里紅色文化廣場旁邊,是藏族古香古色的傳統建筑,吸引了不少游客。“這幾年紅色旅游越來越紅火,來的游客多了起來,我們不僅對家鄉的紅色文化更加了解,還增加了旅游收入。”若瑪說。
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昌德村的紅色文化廣場。(黑水縣委宣傳部供圖)
走進昌德村紅色文化廣場,首先可看到展示當年紅軍長征在黑水行軍路線圖的沙盤,再往前,地上的15塊地磚,依次講述了紅軍當年在此休整、籌糧、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故事。廣場周邊,屹立著紅軍召開蘆花會議、籌糧熬鹽、翻越雪山經典場景的雕塑。
近年來,當地挖掘紅色資源、發展旅游,大大促進了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現在村民們通過參與鄉村旅游接待,每戶每年都能有2萬元至3萬元的收入。”昌德村黨支部書記羅讓說。
2月21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昌德村,若瑪(后中)與家人在民宿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6月正值青稞生長季,在海拔3200米的阿壩州阿壩縣龍藏村,村民澤朗三周家里種了13畝黑青稞。8月成熟后,這片地里能打出近5000斤黑青稞。澤朗三周盤算著,可將一小部分賣給高原黑青稞天然生物開發有限公司。“2017年開始,阿壩縣陸續成立了黑青稞公司,之前每斤只能賣2元左右的黑青稞如今能賣到8元左右,我們預計能增加4000元左右的收入。”澤朗三周說。
黑青稞是川西高原藏族同胞千百年來的傳統作物,也是他們的主食原料之一。“黑青稞膳食纖維豐富,但以前的吃法比較簡單,我們想辦法進行改進和開發,將黑青稞加工成黑青稞餅、黑青稞奶茶、黑青稞八寶粥等產品。”高原黑青稞天然生物開發有限公司法人韓波介紹。
2月25日,在阿壩縣托崗黑青稞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對烘焙后的黑青稞餅進行包裝。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越來越多農牧民通過黑青稞產業增收致富。據介紹,高原黑青稞天然生物開發有限公司推廣訂單保收模式,與農戶簽下長期保價收購協議,每戶平均每年增收800元。2020年土地流轉帶動當地群眾100多戶,每戶增收2000余元。“此外,公司95%的員工都是本地的農牧民。”韓波說。
在阿壩縣廣袤的高原油菜基地里,基地負責人扎波和其他3名本地藏族青年,已在此奮斗了5年。從每年5月播種到8月油菜花盛開,他們在阿壩縣田間織就一幅金黃的鄉村振興畫卷。
2016年剛畢業,扎波、鄧真木央等4名學生回到家鄉,在大學生返鄉創業政策支持下,創辦了阿壩縣萬利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我們作為學成歸來的‘新型農民’,想利用所學讓更多人吃到高原菜籽油,讓當地農民通過這個產業增收。”扎波說。
從2017年1月起,他們挨家挨戶做農民工作,讓他們了解流轉土地、種植油菜的好處。一年之后,當地12個村近萬名村民流轉了3萬余畝土地,種上了油菜。“今年3月底還流轉了青海省近2萬畝的土地。”扎波說,“今年4月到5月,企業為村民們發放了600多萬元的土地流轉租金。”(記者高健鈞、高搏揚、胥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