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州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香格里拉市專題新聞發布會
2021-07-07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馬建軍 魯茸追瑪 | 分享: |
香格里拉網訊(記者?馬建軍 魯茸追瑪)7月6日,“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迪慶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發布會香格里拉市專題在州新聞發布廳舉行。州委常委、香格里拉市委書記楊梓江作主題發布。香格里拉市有關負責人就該市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香格里拉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遵循,團結一心、艱苦奮斗,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勝利,持續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經濟健康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環境保護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局面。強化政治首位意識、踐行“兩個維護”,政治引領不斷強化。該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幟鮮明講政治、一心一意謀發展,“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堅決;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認真落實“五個第一”機制,推動初心使命扎根鑄魂。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求好,綜合實力明顯提升。近年來,該市主動應對復雜形勢挑戰,全面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經歷了形勢異常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動發展的大考,守住了“無疫”凈土,確保全市經濟持續增長。始終堅決扛牢責任、攻堅脫貧,民生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始終秉承生態優先、惠及子孫,守護提升“香格里拉”品牌。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強“三江并流”遺產地、自然保護區,以及納帕海、碧塔海等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以良好的生態為支撐的“香格里拉”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香格里拉”金字招牌進一步擦亮。堅持不懈牢固根基、從嚴治黨,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加強黨對人大、政協工作和民族統戰、群團組織的領導,扎實推進“五個第一”機制,更好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連續4 年持續開展基層黨建推進年、提升年、鞏固年、創新提質年,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政治生態持續凈化,全市上下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的發展氛圍更加濃厚。
就如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相關活,香格里拉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取初介紹:一是重點圍繞理論中心組學習,以新時代感恩教育行動傳承紅色基因,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基層文化場所、農村院壩,充分發揮紅旗宣講隊等隊伍力量,以群眾身邊“貼心人”的身份,用藏語、地方方言等接地氣的宣講方式講出不一樣風味的黨史;通過“牧區流動黨校”真正把政策搬進牧場、田間地頭,做到了“黨員在哪里,黨課就講到哪里”。二是用好革命遺址遺跡、黨性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開展實地教學活動,擴大紅色文化傳播,讓紅色文化成為香格里拉高原精神的鮮明底色。三是嚴格對標對表,列出“民生事實計劃”“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清單,明確責任主體、目標任務和時限要求,并將工作任務、時間節點、步驟要求細化為11項民生實事和處級以上領導辦實事68項具體舉措,實現了安排流程化、時序可視化。四是發揮資政育人重要作用,打造“線上+線下”宣傳教育矩陣,開展好黨史宣傳教育。為全面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來走過的光輝歷程,謳歌偉大黨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共抒愛國情懷、共話黨的新面貌,香格里拉市結合實際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及慶祝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喜慶氛圍。
在回答迪慶州電視臺記者關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香格里拉市在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尤其在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省委省政府召開現場辦公會強調努力把迪慶建設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請問香格里拉市在推進示范區建設方面的重點工作和目標是什么?的問題時,香格里拉市委常委、副市長趙偉介紹道:黨的十八大以來,香格里拉市團結帶領全市各族干部群眾,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會議精神,奪取了脫貧攻堅決定性勝利、守住了“無疫”凈土、穩住了經濟基本盤、開創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奠定了新一輪跨越發展的堅實基礎,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民生福祉得到有效保障。
省委、省政府迪慶現場辦公會確定努力把迪慶建設成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標桿目標,為我們持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們將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總目標,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以創建聚人心。牢牢把握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以創建促發展。牢牢把握旗幟鮮明維護涉藏地區穩定、維護祖國統一的關鍵,以創建保穩定。
基層黨員干部代表、建塘鎮北門社區總支書記曾麗芝就怎樣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回答道:近年來,北門社區多舉措鞏固和發展轄區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民族團結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一是織密以黨總支為核心的網格體系,摸透住戶情況,將轄區劃分為三個片區,以15—30戶劃分小組,鼓勵外戶籍人員擔任小組長,小組長由片長管理,片長掛在總支委員上,同時由共建單位結對小組,在職黨員、社區黨員掛聯群眾的“雙重”掛聯模式,形成上下聯動的暢通機制;建立社區宣傳微信窗口,及時發布社區工作動態,增強群眾的主人翁意識,積極主動融入“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大環境。二是健全黨總支領導的社區群眾自治機制,制定群眾認可的細致居民公約,作為“一家親”積分規則,轄區所有住戶參與積分,建立獎懲機制,激勵居民積極參與“民族團結一家親”創建活動。三是搭建黨總支引領的社區服務平臺開展“社區熱心人”評選活動,引導大家積極加入志愿服務,實現社區事群眾辦,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