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戍邊民警的“風花雪月”
2021-07-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 分享: |
中新社阿里7月27日電 題:高原戍邊民警的“風花雪月”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被稱為“世界屋脊中的屋脊”。在這片“生命禁區”,移民管理警察駐守在漫長的邊境線上。艱苦單調的戍邊生活中,他們也有別樣的“風花雪月”。
?要是晚上聽不到風聲,反而睡不著
“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在地處低洼地帶,海拔4200米的扎西崗邊境派出所,風算得上這里的“特產”。一年間至少有300天都在刮風,風一般從下午3點“登臺”,半夜仍在“盡興”呼嘯。
風大,晝夜溫差也大。即便是在夏季,這里夜間溫度也常在零下。冬天最冷的時候,夜晚溫度甚至會低到零下40攝氏度。
大風和低溫是戍邊民警巡邏路上的標配。扎西崗邊境派出所民警索朗曲扎戍邊已13年,他形容,夏天的風還稍顯“溫柔”,冬天的時候,“風打在臉上,骨頭疼”。人在大風里行走,似乎輕易就能“飄起來”。
空曠的邊境線上難看到人影,甚至聽不到鳥叫。風聲入耳,也是一種陪伴。即便在夜晚,戍邊民警也習慣了伴隨風聲入眠,“如果哪天晚上聽不到風聲,反而睡不著覺”。
野花伴我守邊防
站在阿里的邊境線上放眼四望,滿目蒼茫,很難看到一棵樹。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地上的草泛綠,不知名的野花漸次冒出,成為粗獷大地上難得的詩意。
戍邊民警尤為珍愛這抹色彩。阿里邊境管理支隊民警吳俊的手機里保留著很多野花的照片,有蒲公英、鳶尾花、變色錦雞兒、還有的叫不上名字。在他看來,這些顏色亮麗的野花是一種無言的陪伴,而它們任憑風吹雨打兀自開放的性格和戍邊人也有幾分相似。
工作之外,戍邊民警們也會種樹養花。在阿里,為讓大家看到更多綠色,邊境派出所大多設有陽光房。房間里的各種植物被大家精心照料,一派綠意盎然。
“戍邊生活日復一日,單調枯燥,這些野花和綠植能夠舒緩心情,排遣內心寂寞,讓大家感受到希望與生機。”吳俊說。
頂風冒雪,危急之時顯身手
雪域高原屬高寒之地,下雪天司空見慣,有些地方大雪封山長達半年。雪中救援也是戍邊民警的日常工作。
阿里噶爾邊境管理大隊教導員張思祖向記者回憶起一次刻骨銘心的救援任務。那是在2013年,海拔5238米的通拉山忽降暴雪,13輛車67人被困山頂。時任聶拉木縣門布邊防派出所所長的他凌晨趕往事發地。
道路已被暴雪深埋,車開到山腳后只能徒步上山,約3公里的上山路,雪慢慢從腳踝沒過大腿。張思祖爬了3個多小時來到山頂,拿著棍子在雪中試探,碰到硬物就開始挖。找到被困人員后,他用圍巾、腰帶一個拴著一個,把人送到安全的地方。當受困人員全被救出時,張思祖所穿的大衣已被凍硬,脫下就能立起來,但他當時“已經不知道冷了”。
冷月邊關,家是最柔軟的牽掛
邊關月夜,往往是戍邊人最想家的時候。
張思祖的女兒今年四歲,在西藏山南市上幼兒園。無論多忙,他盡量每天抽出時間跟女兒視頻聊天;一旦閑下來,他會一遍一遍反復聽女兒發來的微信語音。“如果我在她身邊,每天接她上下學的人一定是我。”他的語氣中有疼愛也有愧疚。
楚魯松杰邊境派出所所長萬潘輝日前收到了在四川上學的孩子寫的信,開頭便是重復三遍的“回來”。他希望這個暑假有爸爸陪著過。如此平常的請求,萬潘輝內心卻五味雜陳。“作為父親,當然希望有更多時間在家陪陪孩子,但邊關這個‘家’,我們也必須要守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