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牛勢崛起的高原牧業縣
2021-08-24 來源:央廣網 作者: | 分享: |
央廣網西寧8月19日消息(記者 樊永濤)青海是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多樣的高原生態環境、重要而特殊的生態地位,讓作為“中華水塔”的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也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獨一無二的條件。
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打造為青海開啟了綠色發展新圖景,在這個新圖景中,地處三江源腹地的久治縣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地方。
有著“天賜久治生態畫卷”美譽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是一個傳統的畜牧業大縣,草場和牛羊就是牧民的生存之源,也是縣域經濟的支柱。
水清草豐的久治草原 (央廣網發 久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今天,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深入推進,一系列生態保護建設不僅讓這里的牧民受益,也對他們傳統生活邏輯進行了重組,特別是“生態有機畜牧業發展理念”的出場,已然成為了久治“穩牧興業”主題里的絕對伏筆。
遠眺索乎日麻村,陽光從正在消散的云霧中漫過來,四周的山脈向深處逶迤延伸。這是一座位于“三江源”生態保護核心區的純牧業村,海拔3850米。
2019年可以被定義為索乎日麻村發展的歷史拐點——
當年,村子整合各級資金1310萬元,先后建起有機牦牛高效繁殖基地、畜產品加工、儲存、展示為一體的產業發展基地以及高標準畜棚、貯草棚、業務用房和日光溫室。利用這些基礎設施優勢,村子大力推進養殖新技術,反季節錯峰出欄牦牛100余頭,銷售額達52萬元,將本是難以自然越冬,可能死亡的“老弱”牲畜,變成了經濟收益,打破了牧區普遍存在的牦牛單季出欄和“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傳統規律,為村子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和提高防災抗災,提供了可借鑒經驗。
集體經濟的壯大,改變了索乎日麻村發展的維度。如同一塊跳板,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立足點,更生發出向上起跳的強韌彈性。產業帶動、收入增加、低保兜底……村子的好事兒不斷“彈出”。
久治縣地處青、甘、川三省交界,全縣可利用草場面積997.9萬畝,轄區內水草豐美,高原湖泊、冰川密布其中,亙古未變的封閉雪山草場,孕育出擁有優良血統的“久治牦?!豹毺仄贩N。
行走在久治草原,藍天、白云、雪山在眼前交替,成群結隊的牛羊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愜意漫步,全部美好,都有理由屬于這片土地上的居民。
“久治縣地理位置獨特,生態環境優越,受地域,海拔、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約,產業發展單一,生態畜牧業和牦牛產業是我縣產業發展的唯一的路徑?!本弥慰h鄉村振興局負責人魏鵬說,發展是大勢所趨,但傳統畜牧業發展方式已難以適應既要保護生態環境又要追求畜牧業發展提質增效的要求。久治一直都在苦苦尋找如何破解人、草、畜越來越突出的矛盾,實現生態與經濟共贏的路子。
一方面,久治縣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年保玉則保護分區以及國家公園長江源區、黃河源區“四重疊加”的特殊地理區塊;另一方面,久治縣雖然有997.9萬畝的草場總面積,但經濟結構單一,牧民增收渠道狹窄。
抉擇中如何破局?轉折點下,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機遇來臨時,如何抓住?久治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搶抓青海省共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的重大機遇的同時,加快實施牦牛產業,。目前,久治縣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產業化項目實現村級全覆蓋,牦牛繁育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反季節錯峰育牛技術實現突破,探索建立“草-畜-糞-肥”生態循環產業鏈。
同時,累計投入9000余萬元,新建肉牛、奶牛養殖基地各1座、“野血牦牛”繁育基地1座、飼草基地2座。建設生態畜牧業合作社22個,其中規模化養殖基地11家,并在全果洛州范圍內率先建成年產3萬噸級有機肥廠項目,加快傳統牧業向高原綠色有機特色牧業轉型。全縣25萬頭只牦牛、藏羊和250噸牛奶通過現場有機認證,“5369”品牌榮獲全國馳名商標,“久治牦?!背晒νㄟ^國家農業部各項檢查,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久治縣借助當地無污染的高原生態,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綠色有機肥等特色農牧業,不僅增加了優質生態產品供給,還充分發揮優良的環境優勢,推動了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來到久治青南部畜產品交易市場,雖然還未到牛羊屠宰季,但總經理依舊忙的焦頭爛額。從屠宰、加工、銷售,一頭牦牛可以被加工成24種產品?!瓣笈J召徸匀h合作社,因為肉質好,現在北上廣等城市的訂單絡繹不絕,產品不愁賣。”劉思俊說。
作為純畜牧業縣,有久治有著豐富的牛糞資源,當地長期的實踐證明,通過好氧堆肥處理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的方式,既可以實現牛糞的無害化,又可以實現資源化利用。
走進位于久治縣城郊區一家名為“天空牧場”的企業,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內,從全縣合作社收購來的牛糞通過現代化的設備,經歷粉碎,清垃圾,發酵,陳化,生產多道工序后,被加工成牧草、花蕊所需的有機肥料。
這是一家縣管企業,占股達70%,不僅吸納了周邊群眾就業,而且帶動了全縣牧民增收和有機肥產業鏈條的延伸。
企業負責人才讓加介紹,一車牛糞收購價是70元,由全縣22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提供,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分紅。也就是說牧民用牛糞入股,可以年底分紅,實現了變廢為寶。2020年收益238萬,扶持了全縣1653戶牧民收益及22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
目前,有機肥大部分主要銷售到本省各州縣,用于生態保護種草、黑土灘治理、草場恢復等項目。
這一切的背后,是當地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好生態安全屏障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2020年久治縣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5%以上,國控斷面水質達到II類及以上標準,省控斷面水質達到I類標準,達標率均為100%,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2.82%以上,為綠色農畜產品發展奠定了基礎。
日前,久治公布縣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顯示,今后5年,該縣將大力發展有機生態畜牧業,全力打造牦牛產業、發展牦牛經濟,依托全縣農牧業合作社,積極培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斷延伸產品開發產業鏈,實現肉、乳、骨、皮、毛等一體化開發,提升特色畜產品產業化經營水平。
久治的轉折,是青藏高原上一個牧業縣城的細微轉向,是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抉擇中的“最優解”,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路上的一個美好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