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西藏拉薩市消除致貧返貧風險戶188戶
2021-11-17 來源:西藏商報 作者:譚瑞華 | 分享: |
近年來,拉薩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有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85家農牧民合作社參與扶貧產業項目,帶動8507名脫貧群眾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據了解,拉薩市出臺了《拉薩市關于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累計識別確認“三類人員”(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306戶1229人,消除致貧返貧風險戶188戶760人,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同時,出臺《拉薩市關于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收益分配辦法(試行)》,全面摸清資產底數,科學界定產權歸屬。目前,建成項目資產移交率達到100%,確權登記整體工作進度達到78%。
此外,拉薩市共投入培訓資金7111萬元,累計培訓建檔立卡勞動力1.8萬人次,在各縣(區)成立勞務公司和務工聯隊,提高轉移就業的組織化程度,推動人崗精準對接,脫貧群眾實現穩定就業1.4萬人,戶均就業達到1.26人,年人均增長2萬余元以上。并堅持安居與樂業并舉,全面完成符合條件搬遷群眾不動產頒證工作,投資36.7億元,在全市32個搬遷安置點實施配套產業項目96個,促進搬遷群眾就近就便就業,實現了1戶1人以上就業的目標。
據悉,拉薩市、縣(區)兩級政府共同發力,圍繞凈土健康產業和文化旅游業,著力打造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商貿物流業、資源開發利用等扶貧主導產業,聚焦“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推動縣(區)特色產業發展,自身“造血”功能不斷增強。通過參與生產、土地流轉、資產租賃、就業務工等方式,累計分紅1.31億元,吸納6000余名脫貧群眾就業,輻射帶動近11萬人次增收,脫貧群眾自身的價值感和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下一步,拉薩市將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資源、管理、技術、銷路等方面的優勢,成功實踐“企業+合作社+脫貧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吸納當地群眾入股、就業、增收。目前,堆龍德慶區古榮農業示范園、達孜區金麥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24家龍頭企業參與產業扶貧,帶動3291戶脫貧群眾增收,實現企業與脫貧戶的“雙贏”。同時,通過充分發揮能人、專業大戶和村委會等領辦的合作社作用,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脫貧戶”“能人+合作社+脫貧戶”等產業扶貧模式,充分吸納脫貧群眾入社,既參與產業發展分紅,又實現就業增收。截至目前,拉薩市共有285家農牧民合作社參與扶貧產業項目,帶動8507名脫貧群眾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