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傳統水磨作業黑青稞糌粑帶動村民就業
2022-01-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仁青措 劉小義 | 分享: |
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3日電 (仁青措 ?劉小義) 沉沉石磨隆隆轉動,細膩如塵的粉末順著磨沿均勻溢出,糌粑的清香在屋子里飄散彌漫.....近日,在阿壩州壤塘縣吾伊鄉修卡村懸天藏寨,幾位村民正圍著石磨上料、出料、裝袋,忙得不亦樂乎。
修卡村是坐落在壤塘高半山的半農半牧村,當地青稞、小麥、胡豆、洋芋等農作物產量較高、品質優良。為了讓本土黑青稞產生更大經濟效益,2021年11月中旬,該村工作組連同村兩委經過調研,計劃將村里原有的老舊水磨房進行維修再利用制作水磨糌粑,讓傳統工藝再放光彩。
水磨糌粑是一種古老的制作技藝,比電磨糌粑口感好、營養價值更高,也是藏族群眾普遍喜歡的一種特色美食,聽說村里要恢復磨房制作水磨糌粑,村民們都很高興,奔走相告。說干就干。一番籌劃后,村工作組和村兩委找來當地有名的石匠老人對水磨房的水輪進行了翻修、建好了引水道等,經過為期一周的修繕,該村重新拾起了失傳已久的水磨糌粑技術。
磨房再次建成,修卡村從解決務工到收購黑青稞等方面為周邊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依落落作為修卡村原先無所事事的村民也被安排在水磨房上班,他們夫婦兩人在水磨房從事炒青稞、包裝糌粑等作業,一個月能增加不少的額外收入,為此兩人十分高興,干活也很賣力。糌粑磨好后,村工作組負責對外宣傳和聯系銷售渠道。水磨房從今年1月初運營一周以來,已銷售本地水磨糌粑100斤,產生經濟效益上千元,成都、湖南、阿壩等各地的顧客也通過網絡陸續訂購,受到了消費者歡迎和好評。
“冬天水流量小,一天一夜只能磨30斤左右,到了夏天水流量充足的情況下一天能磨出上百斤。”修卡村駐村第一書記銀花信心滿滿地說,村里正計劃完善引水道建設及磨房外部修繕,讓水磨房生產條件不斷改善;下一步還計劃將黑青稞制作成青稞餅、青稞膜等,把原汁原味的本土天然青稞食品提供給更多喜愛的客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