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健康中國行動 筑牢雪域高原健康根基
2022-03-08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郝莉娜 唐延 張家文 措拉 | 分享: |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預防為主,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市縣延伸,提升基層防病治病能力,使群眾就近得到更好醫療服務,繪就出了新時代健康工作藍圖。近五年,健康高原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在健康中國戰略之下,高原地區如何走出一條創新發展道路?
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健康中國"戰略,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印發實施,一個以健康中國戰略為頂層設計,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行動綱領的大國國民健康保護體系全面形成。目前中國正按照十九大描繪的"健康中國"總體路線圖,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健康中國行動實施以來,涉藏各地在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多項重點工作。近年來,甘孜州高位推動公共衛生保障行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免費健康體檢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尤其是在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方面,探索出石渠模式,并在西藏及青海、四川涉藏地區廣泛復制推廣。病有所醫,構建全民健康格局。在阿壩州,有衛生健康機構近1800余個。在云南迪慶州,2021年,迪慶州23項藏醫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報銷。在西藏昌都,2021年累計開展醫療救助7429人次、大骨節病、"兩癌"目標人群篩查完成7460人、5.98萬人,醫保參保繳費率達97%。在青海玉樹州,深入實施藏醫藥人才培養工程,開展"345"本土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工程,切實為基層培養一批高學歷、留得住、干得好的本地醫療衛生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江吉村表示,"健康中國"戰略在高原實施以后,自己親身體會到了健康衛生方面變化和改善。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涉藏地區的醫療服務系統已較為健全。例如藏醫,從州到縣、鄉鎮及村基本形成有藏醫院或藏醫診所,高原藏醫覆蓋率已達到70%。2020年后,藏醫在疫情防控方面也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健康中國教育在脫貧攻堅地區同樣發揮著積極作用。在甘孜州石渠縣,孩子們定期組織開展健康教育"小手拉大手"活動,旨在改變孩子們生活習慣的同時,也改變著家長們的不良生活習慣。2019年至2021年,石渠縣連續3年新病人檢出率為零,而此前這里曾經是四川省乃至全國包蟲病流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關于健康促進的有益探索,在高原偏遠地區和脫貧縣等重點地區尤為可貴,健康科普信息的宣傳從城市到草地;"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多通風"等口號響徹高原鄉村;愛國衛生運動不斷得到創新發展,健康理念多以高原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浸潤式傳播,實現提升健康素養的愿景也在逐漸走向全覆蓋。
隨著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推進,日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讓高原群眾的健康水平不斷提升。最近,西藏2021年人均預期壽命報告發布,西藏2021年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2.19歲,比2020年提高1.09歲,再創歷史新高。在后疫情時代,公眾的防護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保持社交距離、分餐公筷等健康文明的做法逐漸推廣開來。

全國人大代表江吉村認為,近年來,通過國家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現在高原上得包蟲病和大節骨病的人明顯減少了,而且治療這些疾病的過程中老百姓學會了很多防疫知識、防病措施和健康的飲食習慣,防病意識越來越高了。如今在高原,人們不但有了醫治疾病的更好的條件,他們還學會了防病常識,有了更高的健康意識。
江吉村認為,雪域高原的健康建設如今面臨的挑戰就是人才缺乏。在鄉村缺少有技術的醫務人員,在各縣級醫院里缺少醫術好的醫生和資深的醫務人才。出現這種不足,與高原地區地理環境有關系,也和當地醫務人員的待遇也有關。針對這些問題,江吉村認為要重視培養醫務人才,特別是重點培養本地醫務人才,因為外地來的醫務人才很難留住。培養本地人,讓本地的醫務人員收獲到更好的醫療知識,給他們提供學習條件,讓人才更能夠留得住。
未來,隨著我國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進一步豐富,我們相信醫療資源會更加充裕,人民身體健康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健康路上,一個人也不能少,國家在努力,我們每個人也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健康"守門人",活得更高齡,更要活出健康。
記者 郝莉娜 唐延 張家文 措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