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民生實事,讓民族地區群眾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2022-07-10 來源:四川在線 作者:劉佳 江蕓涵 | 分享: |
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江蕓涵
阿西伍機是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民族中學的高三學生,今年參加四川省藏彝文一類模式高考,考取了涼山州第一名,即將遠赴中央民族大學開啟大學生活。
阿西伍機所在班有46人參加藏彝文一類模式高考,有24人上了本科線。這些來自大涼山深處的彝族孩子,不僅圓了大學夢,也送給了即將退休的班主任何春林一份最珍貴的禮物。“這些年來,黨委政府下大力氣發展民族地區教育,我為涼山學校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高興,更為越來越優秀的彝族孩子而驕傲。”何春林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民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民族地區量身定制的“六項民生工程計劃”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民族地區衛生發展十年行動計劃、“9+3”免費職業教育、15年免費教育等深入實施,“一村一幼”全面推行,“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縱深推進,民族地區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以上,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參保率達100%,過去曾長期困擾民族地區群眾的包蟲病、大骨節病等得到有效遏制,各族群眾民生持續改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讓越來越多少數民族學子搭上“夢想列車”
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獲得長足發展
今年“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有位來自涼山州甘洛縣實驗幼兒園的老師——吉古機幾莫(漢語名叫安吉),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安媽媽”。
“這份榮譽不僅屬于我,更屬于涼山州堅持在‘一村一幼’崗位上的老師們。”獲得榮譽后,吉古機幾莫說。
四川省在民族地區按照“大村獨立舉辦,小村聯合舉辦”思路,建設村級幼教點,組織3—6歲兒童系統開展學前教育。通過前期實施的“一村一幼”計劃和“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共有近36萬名幼兒系統學習普通話。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我省將全面啟動民族地區“學前學會普通話2.0”行動,實現民族自治地方51個縣(市、區)和樂山市金口河區幼兒園和幼教點全覆蓋,從硬件和軟件上全面提升民族地區學前教育質量。
行動不止于此。2009年起在四川省民族地區實施的“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改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青年及其家庭的命運。這一職教新模式,彌補了民族地區職教短板,較好地解決了過去民族地區部分學生因貧失學的問題,讓越來越多高原深山的少數民族學子搭上了“夢想列車”。
支持民族地區實施學普用普、解決高海拔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取暖問題、支持選派教師到“三區”支教……近年來,中央和省級財政不斷加大對四川省民族地區民生實事的支持力度,每年實施的省級民生實事中,都有眾多關愛民族地區的“專項”。
在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免除學前3年公辦幼兒園保教費,全面免除3年公辦普通高中學費,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實施民族地區“一村一幼”計劃,為“一村一幼”輔導員發放勞務報酬。計劃安排資金8.02億元支持民族自治地區十五年免費教育計劃,今年繼續納入全省30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來自省政府督查室的消息顯示,截至5月底,春季學期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已免除11.52萬名學生3年高中學費并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除34.94萬名學前幼兒保教費。
從缺醫少藥到全面保障
民族地區衛生事業取得巨大進步
在浙江省大力援建和各方支持下,5月31日,甘孜州人民醫院高原醫學保障急救中心建設項目正式開工。中心通過建設院前急救綜合響應、調度指揮平臺等體系,將院前急救接口、急診搶救單元、大型診斷設備、多功能手術室、重癥監護單元等新增設施設備進行無縫銜接和整合建設,打造效能整合型的現代化急救中心。“這對進一步完善甘孜州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基層醫療救治能力,保障群眾健康,提升對急危重癥的救治能力有著重要意義。”該州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醫療衛生問題,是民族地區農牧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切實解決民族地區衛生事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特殊困難,我省以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基礎,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強化公共衛生服務為重點,以加大投入為保障,創新民族地區衛生政策,加快民族地區衛生事業發展,努力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
省人民醫院托管阿壩州人民醫院后,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技術提升、教學科研、醫院管理等方面輸出先進技術,推動阿壩州人民醫院各方面高質量發展,讓涉藏地區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不再是夢。
在甘孜州,包蟲病是發病率高、危害大的重點地方病,其中石渠縣尤為嚴重。2015年11月,甘孜州啟動包蟲病綜合防治攻堅戰,取得成果,并將石渠防治經驗進行推廣,累計治療包蟲病患者1.51萬人。2020年8月,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順利通過國家終期評估。
經過脫貧攻堅的“洗禮”,涼山州歷史性地消除了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空白點”,為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奠定了基礎。如今的涼山,基本醫療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實現常住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100%,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部達標……
2020年,四川省民族地區衛生發展第一輪十年行動計劃目標順利完成。《四川省民族地區衛生發展十年行動計劃(2021—2030年)》接續而來,目標明確:到2030年,民族地區健康促進體系更加完善,衛生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州縣鄉村四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衛生健康人才基本滿足群眾健康需求,民族醫藥繁榮發展,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行動計劃還明確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衛生健康服務優化提質行動、全民健康生活普及行動、民族醫藥傳承創新行動、“互聯網+醫療健康”行動等5項重點工作,助力民族地區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民族地區居民健康水平。
人民至上,普惠共享。
辦好教育、就業、醫療等民生實事,推動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四川正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帶領全省各族群眾朝著美好生活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