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青春獻高原 民族團結譜新篇
2022-07-14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彭晶 | 分享: |
“每每聽到大家叫我高醫生時,我總感覺到這份責任不能卸下。”在鮮水鎮衛生院里,高萬友一刻不停地忙碌著,一會針灸、一會艾熏、一會開方...
高萬友,河南南陽人,漢族,畢業于江西省中醫藥大學,2009年響應國家支援西部建設號召,從江西南昌趕到四川成都參加甘孜州人事局招聘,通過“雙優雙選”來到道孚縣人民醫院工作。
“當時醫院醫療條件差、醫務工作者缺乏、交通條件差、偏遠地區民眾就醫不便等,為了讓患者能及時就醫,我時常到鄉村開展義診活動,免費施贈藥品”高萬友回憶起剛來道孚工作那些年的情形。
當年,高萬友月收入只有1540元,他仍多次為貧困病患者解囊相助;為道孚縣各卡鄉、麻孜鄉等剛建立醫療服務點的村醫、村民開展免費業務培訓,持續多年進入各鄉村、縣敬老院開展義診服務,為孤寡老人義務理發、做包子吃等等,每每說起自己做過的工作,高萬友可以說上兩天兩夜。
2016年,高萬友調至鮮水鎮衛生院擔任副院長一職,挑起了中醫科復興的大梁,開展并推進了傳統中醫藥、針灸治療等服務于百姓,使中醫科門診就診人數、門診量、中藥用量、群眾口碑創二十多年來新高,使大量的患者病痛減輕,還吸引了爐霍縣、丹巴縣、九龍縣、瀘定縣的病人前來就診。
2019年,“健康甘孜”行動實施后,高萬友成為四郎巴姆的家庭“簽約醫生”。三年來,高萬友每隔十來天,就會到四郎巴姆家去,為四郎巴姆患有高血壓的母親免費體檢、查血壓、扎針灸,帶去中藏藥。每每與老人交談時,高萬友的普通話與老人“半生半熟”的漢語形成鮮明的對比,但語言的不同,絲毫沒有影響雙方的交流,時不時傳出的歡聲笑語充滿整個房間,如天籟般回蕩在道孚大地。
“這么多年的相處,我們已經成為一家人,有時煮好吃了的菜,阿媽都會喊高醫生回家來一起吃”四郎巴姆一家早已將民族團結的基因融入血液里,踐行在日常行動中。
在道孚,像高萬友這樣用真心真情譜寫出各民族團結的故事還有很多,各民族之間在相互包容、相互協助中種下美麗的團結之花,大家如石榴子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道孚和諧發展凝聚起強大的民族合力。
記者:彭晶 道孚縣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