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6年的時光 見證沙木村的華麗蛻變
2023-08-03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李霞 | 分享: |
在318國道旁的怒江邊,坐落著一個小村莊——沙木村。滾滾的江水在村莊旁流淌,沙木村的村民在這里安居樂業。
八宿縣沙木村
如今的沙木村,方便的過江大橋、漂亮的藏房、通坦的水泥路,讓沙木村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安康。但是,在數年前的沙木村,是另一番模樣。
沙木村村民尼瑪澤仁
現年63歲的尼瑪澤仁,1983年退伍后積極投身到了沙木村的發展建設中,于1984年至2011年歷任白瑪鎮沙木村村主任、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等。2011年至2020年擔任沙木村黨支部書記、縣政協委員等。工作期間,尼瑪澤仁多次榮獲“優秀村干部”“最美家庭”“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尼瑪澤仁工作期間獲得的榮譽
尼瑪澤仁見證了沙木村36年的發展變化,也參與到了沙木村的建設中。
沙木致富路上“引路人”
曾經的沙木村,村民思想觀念保守,多以傳統農牧業為主。農產品僅能滿足自食,外銷較少,村民生活困難。
白瑪鎮沙木村
沙木村位于八宿縣城以西,離縣城較近。過去精準扶貧期間,八宿縣城產業項目多,用工需求大。尼瑪澤仁一邊和施工單位聯系,幫助解決就業崗位,一邊給群眾做工作,鼓勵他們到工地打工。剛開始,群眾抵觸情緒大,尼瑪澤仁一戶一戶做工作,讓他們把富余勞動力逐漸解放出來。慢慢的,更多的沙木村村民加入到打工賺錢隊伍中,增加了收入。
之后,尼瑪澤仁又想著讓群眾有一技之長,能夠重新搶占市場就業機會,于是,他再次給群眾做工作,讓務工人員學習專業技術,在他的鼓勵下,村內很多群眾學習了電焊、鋼筋工、特種車輛駕駛等,村民致富路子更寬了,生活也更加富裕了。
沙木村經濟林
2017年,沙木村經濟林項目落地后,尼瑪澤仁認為這是全村發展的最好機遇,他積極與上級匯報,希望讓沙木村的富余勞動力都能參加到項目建設中去。在他的帶領下,給全村村民帶來300多萬元的增收。
沙木教育發展的“推車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尼瑪澤仁一直助力于推動沙木村的教育工作。他經常說,“我沒有文化,但是一定要讓娃娃多念書”。“普九”工作中,他一戶一戶給群眾做工作,講“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成就未來”,全村群眾最終被他的堅持不懈所感動,實現了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尼瑪澤仁的孩子(左:洛桑達瓦 右:洛松江措)
尼瑪澤仁的兩個孩子,洛桑達瓦今年14歲,正在讀初二,洛松江措今年18歲,正在讀高二。
目前,沙木村大學生超70名,包括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國內知名大學學生,有很多學生畢業后也在教育一線工作。
沙木發展的“向導員”
為把沙木村建設成為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尼瑪澤仁做了好多工作。在平日的工作中,尼瑪澤仁帶領村民學習文化知識。為豐富村民業余生活,尼瑪澤仁動員群眾,將先進的文化生活方式帶入到農村,舉行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在各大節日統一組織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既鍛煉了村民的身體,又豐富了農牧民文化生活。?
沙木村跨村大橋新舊對比
舍己為村的“好書記”
2021年下半年,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尼瑪澤仁從沙木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退了下來。
2022年4月,西藏自治區領導來到尼瑪澤仁家慰問,了解他們家和村里的情況后,問他還有什么困難。他已年過六旬,妻子常年身體不適,生活面臨著很多現實困難。但他說:“現在國家政策這么好,我的生活不需要擔心,只是村里有些困難我想給領導反映一下”。隨后,他將沙木村群眾的意愿和村里的實際困難原原本本做了匯報,領導立即安排相關部門落實。
尼瑪澤仁一家
36年間,尼瑪澤仁用自己青春和熱情參與到了沙木村的發展變化中。他告訴記者:“這么多年,我看到沙木翻天覆地的變化很感慨,曾經的吊橋過江都已經留在了回憶中”。
在村民眼中,尼瑪澤仁是他們的好書記,在尼瑪澤仁心中,他努力實現了從一名軍人到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的華麗蛻變,撰寫出了人生樸實而不凡的篇章。
圖/文: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