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經驗交流活動在四川省阿壩州舉行
2023-10-11 來源:香巴拉資訊 | 分享: |
10月9日—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阿壩州人民政府承辦的“西部地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經驗交流活動”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舉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王晨陽出席并講話。文旅部非遺司及西部地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單位,各省(市、區)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近130人參加活動。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貫徹新發展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程中保護理念和方式的重要探索與實踐,也是中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一大創舉。自2007年以來,文化和旅游部共批復設立了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王晨陽對近年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成效表示肯定。他指出,加強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的具體舉措,是推動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的重要抓手,是非遺系統性保護的重要內容。對于保護孕育、發展非遺的文化和自然生態環境,維護和培育文化生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責任重大、任務繁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既要在宏觀上把準方向,又要在具體行動上有力推進。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我國在非遺保護工作中的獨特創新和嘗試,各地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夯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強工作機構和工作隊伍建設,認真落實總體規劃中的各項任務措施,不斷提高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水平。
阿壩州委副書記、州長羅振華在致辭中,介紹了阿壩州的文化歷史淵源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他表示,阿壩州將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全面對接國家和省文化發展戰略,認真總結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經驗,吸收和借鑒兄弟地區的先進理念和成功案例,不斷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思路和措施,把資源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經濟效益、文化效用、社會效應、生態效能在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中的協調統一,文化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建設的統籌發展,讓阿壩州的各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在構建“一屏四帶、全域生態,三地共建、五業同優”發展新格局中發揮積極作用。
會上,10個西部地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3個建設單位就近年來的建設工作成績、經驗及存在問題和建議進行了交流發言。活動期間,還實地調研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
據悉,2023年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也是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15周年。阿壩州在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當中,始終堅持抓機制、抓項目、抓隊伍、抓陣地、抓平臺、抓活動、抓產品的舉措,在推動保護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方面取得了五大成效,在十五年的實踐中,探索出“三保護一傳承”模式。搶救性保護為保護區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整體性保護推進保護建設各項任務,生產性保護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活態傳承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見人見物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