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播觀察|含綠量=含金量 汶川這個“買賣”劃算!
2024-05-27 來源:四川觀察 作者:楊威 張果 汶川融媒 童麗媛 | 分享: |
5月26日,《四川新聞聯播》關注了阿壩州汶川縣建立起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讓群眾生活更有溫度。不僅是民生改善,現在的汶川正以“綠”為筆,繪就發展新畫卷。
為什么是綠色?這可是有權威的認可!今年3月,汶川縣被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授予“博鰲亞洲論壇綠色發展基地”稱號,成為四川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市)。那么,汶川在綠色發展上有什么樣的“錦囊妙計”呢?
錦囊一:我為新家“刷”點綠
近5年,汶川縣通過人工造林、水土流失治理等方式,逐步修復過去留下的一道道“傷痕”,相當于4.5萬個足球場面積的山林重新恢復了“綠”的生機。要問這份“綠”好不好,國寶大熊貓來告訴你,汶川縣有27.5萬公頃的土地已成為它們歡樂棲息的家園。而在“十年禁漁”“三治岷江”等治理妙方的加持下,汶川縣出境斷面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Ⅱ類意味著什么?出自汶川的水可以作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生活在成都平原的親們,就接收到了這份“滋養”。
錦囊二:我給生活“加”點綠
如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綠色財富?汶川縣也找到了“金鑰匙”,圍繞果、畜、菜、茶、藥、竹六大主導產業,進行“三品一標”認證,20.95萬畝綠色農產品基地生機勃勃,96個生態養殖場帶富鄉親,生態“含綠量”正在不斷轉化為發展“含金量”。家綠了,變美了,客人也就來啦。過去幾年,汶川縣通過打造避暑康養、冰雪休閑等旅游新場景,實現綠色發展,去年全縣接待旅游人次已突破900萬、收入達到66.8億元。
“綠”后生活怎么樣
你聽我來“吹一吹”
“果三寶”“畜三寶”
綠色有機品質好
“馬拉松”“音樂季”
山清水秀康養棒
“降耗能”“遷工業”
綠色三產并齊行
農村可支“兩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萬元)
健康得分“近九一”(居民健康綜合得分90.45分) ? ? ?
你說生活行不行!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