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玉麥村黨支部:扎根邊陲 傳承愛國守邊精神
2024-07-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分享: |
中新網拉薩7月6日電 題:西藏山南玉麥村黨支部:扎根邊陲傳承愛國守邊精神
中新網記者 江飛波
“我們玉麥村黨支部現有黨員29人,都編入了8個護邊小組,每位黨員每月至少參與3個趟次以上的護邊巡邊。”西藏山南玉麥鄉玉麥村黨支部書記巴桑次仁近日向中新網記者說,玉麥地處邊境一線,巡邊一次最長四五天,最短也要一天,大家都以桑杰曲巴老鄉長和卓嘎、央宗姐妹三人為榜樣,扎根邊陲,傳承愛國守邊精神。
隆子縣玉麥鄉是中國西南邊陲一個偏遠的鄉鎮,上世紀60年代起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只有桑杰曲巴帶著女兒卓嘎、央宗在此放牧守邊。父女三人也是玉麥最早的中共黨員。
此前,卓嘎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我問過爸啦,為什么只有我們留在這里?爸啦說,玉麥是我們祖輩生活的地方,是中國的土地,要是我們也走了,祖輩的土地就會被侵占。”
那時卓嘎一家有100多頭牦牛,還有些奶牛,每個夏天都要在各山頭輪流放牧,以示主權。卓嘎說,姐妹倆喜歡放牧生活,跟著父親讓她們有安全感。“那時放牧還要留下標記,標注玉麥是中國的土地。過段時間再回來,發現有些標記被外國人涂抹。”卓嘎回憶,當時姐妹倆要幫助父親一起抹去那些外國標記,再次標記這里屬于中國。
她說,父親桑杰曲巴有兩個心愿,一是玉麥能通公路;二是部隊入駐,“爸啦說,我們都會老去,但部隊是永葆年輕的,他們可以更好地保障國土安全”。
此后,玉麥發展進入快車道。2019年,通往玉麥的土路變成了柏油路,隨后實現冬季保通。目前玉麥鄉玉麥村共有56戶、204位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43萬元人民幣,5G網絡信號和國家電網覆蓋。
如今,護邊守邊的接力棒傳遞到了駐地部隊、邊境派出所民警以及玉麥村村民們手中。玉麥村黨支部書記巴桑次仁說,2020年起,玉麥開始“軍警地”共建,玉麥村黨支部每周和駐地部隊、邊境派出所黨組織一起開展思想、政策學習,玉麥守邊歷史學習等活動。
他說,玉麥雖然偏遠,但對黨支部、黨員的要求并不降低,玉麥把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踐行在日常的護邊守邊工作中。
據悉,玉麥護邊巡邊路線中,最遠的一趟往返約80公里,最近的20多公里。“現在我們護邊巡邊已經常態化了,因為氣候的原因,每年5月到10月是巡邊最頻繁的時候,冬春大雪封山趟次相對少一些。”巴桑次仁說,參與巡邊的黨員、村民共57人,各小組都是以黨員為先鋒。以6月為例,自己巡邊共8個趟次。
他介紹,玉麥的巡邊路途遙遠,每次小組要帶干糧,夜宿一般搭薄膜帳篷,或住在大樹下、山洞里。如今護邊巡邊工作和以前卓嘎放牧守邊的工作內容差不多,也是在沿途的石頭上、樹干上、石壁上留下“中國”“家是玉麥 國是中國”等標記。
巴桑次仁說,從桑杰曲巴老鄉長到卓嘎、央宗姐妹,再到玉麥村現在的黨員、村民,還有駐地部隊、邊境派出所民警,玉麥愛國守邊隊伍不斷擴大,愛國守邊精神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了這片土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