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圖書館藏文古籍數字化創新發展中心成立
2024-07-20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高瑞茹 張家文 王晶(實習) 劉津廷(實習) | 分享: |
7月19日,“中國數字圖書館藏文古籍數字化創新發展中心設立大會暨藏文古籍文化數字化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中國數字圖書館藏文古籍數字化創新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由中國數字圖書館、成都喜馬拉雅文化藝術中心、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等三家聯合設立。中心以中國數字圖書館為龍頭,以喜馬拉雅文庫藏文古籍為內容資源,以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為技術支撐,建設圍繞藏文古籍全學科的數字化應用,提供藏文古籍數字文化產品,旨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丹增,四川省政協原副主席羅布江村,西藏牦牛博物館創始人吳雨初,四川省文化廳原巡視員澤波,四川省少數民族古籍整理辦公室主任李學華,四川省圖書館副館長譚發祥等領導出席了會議。民族文化宮研究館員先巴,西藏大學藏文古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西熱桑布,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藏語言文學專業教授道周等多名專家出席了會議。出席會議的還有發起方代表中國數字圖書館董事長,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所長姚霆,中國數字圖書館督導,原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一級巡視員王樹茂,喜馬拉雅文庫創始人才讓多吉主編,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副所長李洋、金穗等。
首先,參會嘉賓依次參觀了成都喜馬拉雅文化藝術中心下設的“蓮花生大師千幅唐卡”及“喜馬拉雅文庫”兩大事業部,對未來進行數字化創新的基礎素材有了更為直觀的體驗。嘉賓們對這批素材的珍稀性及龐大體量嘆為觀止,認為為數字化工作奠定了扎實而獨特的素材基礎。“蓮花生大師千幅唐卡”項目由才讓多吉先生主導,歷時19年,集合二百余名畫師,創作了1300幅唐卡組畫,展線長度近3500米。2014年7月入選國家文化部年度文化產業重點項目,2023年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重點項目。
“喜馬拉雅文庫”由才讓多吉先生在2011年創立,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具規模的藏文古籍搜集、保護、整理、編纂、出版的業務品牌之一。14年中,喜馬拉雅文庫課題組搜集保護藏文古籍6000余函,整理出版圖書近千冊,承擔國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點出版項目多個,榮獲了包括第五屆中國政府出版獎在內的多個獎項。
中國數字圖書館董事長姚霆、喜馬拉雅文庫創始人才讓多吉主編二人共同為中心揭牌將今日的活動推向高潮。中心設立標志著在助推國家文化數字化、數字中國建設中又有一支強勁的生力軍加入進來!
中國文聯副主席丹增作為會議嘉賓代表在發言中欣然指出:中心的設立將整合三家的優質資源,實現藏文古籍及文化向新質生產力的轉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添磚加瓦。
曾一昕教授作為會議發起方代表,提到:“在國家推進文化數字化戰略的背景下,通過中心平臺整合國內外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探索古籍保護的新路徑,構建新時代新格局。”
會上,索南航旦、道周、西熱桑布、先巴、格長、次稱他西等六位專家學者接受了中心頒授的第一批顧問聘書。
在活動下半場“藏文古籍文化數字化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學者結合各自情況及經驗,圍繞藏文古籍在文化數字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如何轉化為新質生產力踴躍發言、獻計獻策。
記者:高瑞茹 張家文 王晶(實習) 劉津廷(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