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壩州壤塘縣擦亮壤巴拉牦牛絨“新名片”
2024-08-17 來源:中新網四川新聞 | 分享: |
牦牛被譽為“高原之舟”,如今,由牦牛絨制成的毛氈、筆筒、杯碗墊、氈帽、手機套等商品,正在為壤塘指明一條新的產業發展道路。16日,在壤塘縣舉行的“絨于金山、成于同體——2024壤巴拉牦牛絨文化節”,預示著壤塘縣積極探索推動高原農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絨于金山、成于同體——2024壤巴拉牦牛絨文化節”開幕式現場。(阿壩州新聞傳媒中心供圖)
當下,牦牛絨產業發展受到了壤塘縣的高度重視。在當天活動開幕式上,壤塘縣委副書記、縣長羅先全說,壤塘縣將深挖牦牛絨產業體系、時代價值,探索“非遺+牦牛絨”發展模式,推動非遺與牦牛文化深度融合、與助農增收有機結合、與產業發展相互嵌合。“我們將緊密聯結企業、合作社和牧戶,搭建本土產業鏈條,助推農牧民群眾就業增收;堅持創興驅動,將牦牛絨結合非遺技藝迭代出符合現代審美和現實需求的產品,助推牦牛絨產品向時尚化、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發展。”羅先全表示。
舉辦此次壤巴拉牦牛絨文化節,是基于壤塘的文化和生態優勢資源,立足新質生產力,通過時尚和科技賦能傳統農牧業,聯合社會各界力量,推動高原牧區融入現代發展,促進民族交往、交流與融合,共同探索高原地區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當天,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回顧了壤塘非遺傳承事業的發展歷程,探討了壤塘特有的文化、生態資源,如何通過科技與時尚產業賦能助力高原牧區鄉村振興。
在新質生產力推動農牧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多名專家為壤塘牦牛絨產業發展建言獻策。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農村經濟專家柯炳生認為,發展牦牛絨產業,是壤塘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將幫助當地農牧民獲得就業崗位和穩定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周立認為,壤塘的牦牛絨資源要借助數字平臺傳播出去,同時要堅持壤塘獨特的文化傳承。在國際著名設計師、壤巴拉牦牛絨文化推廣大使郭培看來,壤塘牦牛絨產業發展既要讓更多行業、更多消費者接觸到牦牛絨,又要通過藝術設計打造精品,實現牦牛絨藝術品和藏族審美更加持久、更為長遠的傳播。致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陳忠浩希望,通過打造牦牛絨產業信息平臺,來帶動壤塘牦牛絨產業快速發展。原四川省文化廳巡視員、四川省民族衛生健康促進會會長澤波表示,牦牛絨作為牦牛的附加產品,發展成為一門優勢產業極為不易,在壤塘,牦牛絨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雛形已經形成,未來壤塘農牧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指日可待的。
此次壤巴拉牦牛絨文化節期間,還舉行了壤巴拉牦牛絨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業儀式、草原牦牛絨時裝發布、牦牛絨文化節文藝展演等活動。壤塘縣壤巴拉牦牛絨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張春生說,舉辦這些活動,是希望讓大家更深入地思考高原畜牧業與文化時尚產業的發展,更直觀地感受牦牛絨這種“藏地軟黃金”的優越性能,并在高原地區有效推動牦牛絨產業的發展。“時尚和科技賦能傳統農牧業,將推動高原牧區融入現代發展,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探索出高原地區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來源:中新網四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