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元宵晚會西藏這些特產火出圈……
2025-02-14 來源:西藏日報 | 分享: |
西藏好物又雙叒叕上央視啦!就在2025年元宵晚會現場的民俗展示桌上,來自全區七個地市的名優產品大聚會,吃的、喝的、穿的、看的全都有,主持人朱迅和斯塔羅布一一向大家介紹。日報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出了晚會上的西藏特產大全,快來看看有你家鄉的嗎?
西藏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文化燦爛,值得“種草”的特色物產紛繁多樣、包羅萬象,元宵晚會上展示的好物既是代表,也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以及深厚的歷史、獨特的民俗、壯觀的自然風光,值得你來“拔草”體驗。
魅力西藏,期待著每一個人到此一探究竟。
拉薩“切瑪”
在藏歷新年,藏族人民家家戶戶供“切瑪”。“切瑪”是象征吉祥的物品,供“切瑪”也是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種民族風俗習慣。
藏歷新年期間,藏族家庭會在切瑪盒的左右兩邊分別裝滿炒青稞和糌粑,然后插上象征五谷豐登的“羅薩梅朵”和寓意吉祥的酥油花,愿望人壽年豐、吉祥如意。
藏歷新年是西藏一年中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當客人走進藏族群眾家時,主人首先就會向你獻“切瑪”。客人應走到切瑪盒前,用拇指和食指捏少許炒麥粒、糌粑,向空中連拋三次,表示先敬三寶神,爾后送入嘴中少許,面對主人說“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把剩下的吃掉,預祝新春如意,身體健康。簡單而又文雅的拜年儀式完畢,大家坐在墊子上飲茶敘懷,共度新年美好時光。
山南“澤帖爾”制品
羊毛紡織品在雪域高原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而羊毛制成的氆氌就是西藏農牧區許多人身上最鮮明的色彩。氆氌中的上等制品,要屬產自山南市乃東區的“澤帖爾”(藏語意為“澤當的氆氌”)。
歷史上,“澤帖爾”被當作貢品,是高僧及達官貴人用來制作服飾的專用面料,價格不菲。“澤帖爾”的制作過程極其考究,從取材到捻線、染色,再到經緯線編織,需18道工序,全部為手工制作,即便是最熟練的工人,一天也只能織20厘米左右。
在現代紡織產品的沖擊下,“澤帖爾”的編織技藝一度面臨失傳。
2008年,當時山南地區乃東縣澤當鎮的本地農民巴桑開辦技能培訓班,專門探訪、聘請三名86歲高齡老前輩對“澤帖爾”制作技藝進行回憶、試驗和研究,終將這一珍貴文化挽救成功。
如今,“澤帖爾”已成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山南市的一張文化名片。帽子、披肩、圍巾、衣服……樣式活潑新穎,充滿民族特色。“澤帖爾”的生產、銷售也逐漸商業化、市場化,成為熱門的旅游產品、傳統手工藝品。
阿里普蘭雅瑯晶工藝盤
普蘭雅瑯晶工藝盤,是承載著濃郁阿里地區文化風情的藝術珍品。
工藝盤的設計靈感源于普蘭縣的靈魂地標——岡仁波齊。這座山峰被視作祥瑞的象征,在藏族文化中擁有崇高地位。盤面上,岡仁波齊巍然屹立,盡顯神圣莊嚴,山下牦牛悠然,盡顯阿里地區的廣袤與生機。
盤側身著孔雀服飾的人物畫像,更是點睛之筆。孔雀服飾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起源與象雄文化緊密相連。服飾造型精巧、工藝繁雜,以孔雀為靈感,裝飾奢華,寶石、金銀閃爍生輝,刺繡、編織、鑲嵌等技藝精湛。
盤邊右側的蓮花紋,寓意吉祥清凈;左側的梅花紋,盡顯獨特的藝術巧思;三角紋形似元寶,寓意富貴,飽含人們對富足生活的美好向往;十字紋常用于女袍花領袍,象征太陽和生命之樹,代表著慈善、與人為善的吉祥之意;鋸齒紋和幾何線條紋,通過點、線、面的巧妙穿插及結構比例的精準構造,展現出藝術價值和視覺審美內涵。
這件工藝盤,將岡仁波齊的神圣、服飾的華美與紋飾的精巧融為一體,不僅工藝精湛,更是藏族文化的生動詮釋,展現著阿里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與文化傳承。
昌都類烏齊牦牛肉
類烏齊牦牛肉,源自昌都市類烏齊縣海拔3700米以上的天然牧場,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得益于這里特殊的生長環境和傳統的放牧方式,牦牛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攝取到天然、無污染的草料及100余種高原中藥材,造就了其“原生態、純天然、全綠色”的獨特品質。類烏齊牦牛肉以口味濃郁、營養價值高而著稱,肉質鮮嫩、富有彈性,含有較低的飽和脂肪酸和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
類烏齊牦牛肉干作為牦牛肉的深加工產品,同樣以其獨特的品質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類烏齊牦牛肉干由精選的類烏齊牦牛肉,經過智能化屠宰、剔骨、去筋、去油脂等流程后,采用現代加傳統的制作工藝精制而成。配料及腌制采用傳統做法,零添加,保持了類烏齊牦牛肉的原汁原味,食用更健康。類烏齊牦牛肉干口感好、味道鮮、熱量高,是長途旅行、休閑小憩的首選必備。
日喀則青稞餅
西藏日喀則市被譽為“世界青稞之鄉”,日喀則青稞作為高原的綠色瑰寶,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屬于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低脂肪、低糖“三高二低”作物,在世界麥類中β—葡聚糖含量較高,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版)》中被列為推薦雜糧,在雜糧界有“控糖能手”的稱號。
青稞作為青藏高原上特有的農作物,不但可以作為口糧,也可以進行深加工,提高延伸青稞的自身價值,特別是青稞餅干以其酥脆的口感和濃郁的青稞香備受青睞。
青稞桃酥餅干是一種結合傳統桃酥制作工藝和現代健康理念的創新糕點。它以青稞粉為主要原料,具有原料健康、口感酥脆、低糖低脂、風味獨特等特點,青稞的清香與桃酥的甜香結合,口感豐富,適合追求健康飲食、喜歡酥脆口感、需要低糖低脂食品的人群。
那曲“長江第一滴水”
長江第一滴水位于西藏那曲市安多縣瑪曲鄉境內的姜根迪如冰川。姜根迪如冰川是唐古拉山脈格拉丹東冰峰西南側的一部分,這里是長江的發源地。
“朗日映冰川,涓涓不億年。大江流萬里,為有此源泉。”這首鐫刻在“長江第一滴水”石碑后的《五絕·題長江源》,生動地訴說著長江的源起。
“長江第一滴水”所在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是長江的發源地和瀾滄江最大支流昂曲等重要流域的水源發育區,也是世界上濕地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藏北那曲,是長江、怒江、瀾滄江、拉薩河等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擁有“江河源”“高原水庫”“中華水塔”等美譽。長江第一滴水,是滴落成溪、融匯百川的標志性起點,啟示著人們保護好長江源頭的生態環境、讓一泓清水向東流。同時,以長江第一滴水為代表的江河源,更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代表性符號。
林芝蘋果
林芝屬于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素有“西藏江南”之稱,是西藏重要的水果產區。其中,林芝蘋果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種植,2015年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是當地重點打造的高原綠色無公害果蔬名片。
2024年,林芝蘋果種植面積達4.02萬畝,產量約1.7萬噸,產值約1.65億元。2024年4月10日,林芝蘋果首次出口至尼泊爾,成為西藏第一個實現出口創收的本地水果,目前出口量可達500噸以上,林芝蘋果逐步走向世界。
林芝蘋果產區平均海拔約3100米,晝夜溫差大、水源潔凈、土壤富含礦物質、病蟲害少,降水適中且與蘋果生長期契合。林芝蘋果生長環境優良,且種植過程中較少使用化肥農藥,更符合綠色有機食品標準。相較于低海拔地區,林芝蘋果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等含量更高。
林芝蘋果品種豐富,有黃金維納斯、南迦、黑鉆、響富、喬納金、紅將軍等特色品種,果型端正,色澤光亮艷麗,果肉細膩、香味濃郁,酸甜適口、酥脆化渣,深受消費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