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高原“援”來有你】寧秀蓉:援藏路上的巾幗英雄 以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初心
2025-02-25 來源:香巴拉資訊 作者:謝佳佑 崔馨月 | 分享: |
近日,由四川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委涉藏辦主辦,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人民政府協辦,四川衛視、康巴衛視承辦的“在云端?我的援藏故事”涉藏州縣行活動第二階段巡回宣講啟動。此次宣講活動分別前往阿壩州馬爾康市、松潘縣、九寨溝縣、甘孜州康定市、稻城縣、鄉城縣等十余個縣(市)。他們將從醫療援助、教育幫扶、產業發展等方面,講述援藏干部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助力涉藏地區發展的動人事跡。在涼山州木里縣,來自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的揚秀英分享了現任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寧秀蓉的援藏故事。
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干部揚秀英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與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之間,有一條無形的紐帶,它跨越了千山萬水,連接著兩個家園,也連接著一位巾幗英雄的心。她就是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寧秀蓉。2016年9月,寧秀蓉主動請纓,踏上了前往木里的援藏道路,從此,她的名字便與這片土地緊緊相連。
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寧秀蓉
攻堅克難,她是移民工作的破冰者
木里,一個藏在大山深處的縣城,這里山大溝深,水能資源豐富,是水電開發的大縣。然而,水電開發的快速推進也帶來了移民工作的巨大挑戰。當寧秀蓉初到木里時,她面臨的是一個“水電開發太快,后期扶持滯后”的棘手局面。許多電站的移民人口尚未申報為后期扶持對象,無法享受國家的相關政策和補助。
2021年木里遙感衛星圖
面對這一難題,寧秀蓉沒有退縮。她深知,移民工作的滯后不僅關系到移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影響到木里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于是,她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攻堅克難的征程。
山高路陡,身體不適,這些都沒有阻擋寧秀蓉的腳步。她與同事們一起下基層、住藏家,深入錦屏、立洲、卡基娃、撒多等水電站所涉及的鄉鎮和安置區,走訪調查實際情況。她認真找準問題癥結,積極與雅礱江公司、木里河公司等溝通協調,主動向省、州扶貧移民局匯報請示。在這個過程中,寧秀蓉體驗了人生的諸多第一次:第一次集體擠地鋪,通宵無眠;第一次被跳蚤攻擊,體無完膚;第一次騎馬下村,走在懸崖峭壁上,心驚膽戰。
然而,這些困難并沒有讓寧秀蓉退縮。她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兩年來,她先后深入25個鄉鎮、60余個村組開展扶貧移民工作,與群眾親切交談,宣傳政策,了解民情。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寧秀蓉的艱苦努力下,4個電站6093名移民人口全部通過水利部核準,完成申報工作。全縣累計補發后期扶持資金1431.4萬元,切實改善了民生,促進了脫貧。
開拓創新,她是項目建設的推動者
經濟補助為當地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一定保障,但寧秀蓉深知,要想從根本上改變木里的面貌,還必須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然而,木里縣后期扶持項目資金少,是制約發展的瓶頸。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寧秀蓉決心在政策、項目、資金上下功夫,在“傳幫帶”上做文章。
她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爭取到后期扶持項目資金1188萬元,并將資金主要用于10個鄉鎮、19個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她親自參與項目的規劃和實施,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在她的推動下,20余個項目得以順利實施,受益群眾達6542人,受益移民1721人。這些項目的實施,大力改善了木里縣出行難、吃水難、發展難等問題,為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同時,寧秀蓉還注重規劃引領,針對新申報的5556名移民沒有編制后期扶持規劃的問題,她組織編制了《涼山州木里縣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規劃報告(2016—2020年)補充規劃》,為全縣下一步爭取項目、分配資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還充分發揮自己的業務經驗優勢,多次對當地干部進行業務培訓,為木里縣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鍛造了一支懂政策、精業務、能干事的干部隊伍。
以身作則,她是群眾心中的“寧大姐”
在援藏工作中,寧秀蓉不僅是一位攻堅克難的勇士,更是一位以身作則的楷模。她深知,要想做好群眾工作,就必須與群眾心貼心、面對面。因此,她總是深入基層一線,與群眾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
為做好所聯系的深度貧困鄉卡拉鄉田鎮村貧困戶的建房工作,寧秀蓉與單位同事每天深入到每一個貧困戶家中,為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她親自參與房屋的設計和施工監督,確保每一戶貧困戶都能住上安全、舒適的房子。為了確保后期扶持直補金的安全發放,她曾翻山越嶺到克爾鄉彭古村殘疾人家中,親手送去17000元的后期扶持金。當看到群眾拿到錢時那激動的眼神時,寧秀蓉的心中也充滿了欣慰和滿足。
然而,在援藏工作的背后,寧秀蓉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她的父親已90歲高齡,有一次父親病重,她只能默默流淚,待父親稍微好轉后,就毅然返回木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她說:“對于我來說,我有兩個家,一個是攀枝花,一個是木里。在攀枝花,我的家是3口之家;在木里,我的家有14萬人。”
這種對工作的執著和對群眾的深情,讓寧秀蓉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在木里,無論走到哪里,群眾都會親切地稱呼她為“寧大姐”。這個稱呼,不僅是對她年齡的尊重,更是對她工作的認可和肯定。
編輯:謝佳佑
制圖:崔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