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高原 “援”來有你】李薈:愛心支教行 共筑成長夢
2025-03-03 來源:香巴拉資訊 | 分享: |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更多高原的孩子,能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得榮分校執行校長李蕓告訴記者。
近日,“在云端?我的援藏故事”涉藏州縣行第二階段活動舉行,來自產業、教育、醫療等領域的14名優秀援藏干部,通過經驗交流、故事分享,宣傳推廣四川省對口援藏工作的成就和經驗。2月26日,在甘孜州稻城縣,宣講團成員李蕓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援藏故事。
啟程:為了使命的遠行
2023年8月18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尚未灑滿大地,李薈已經獨自拖著行李箱,趕往天府機場。她的心中充滿了復雜的情感:對前方的迷茫、對高原的畏懼、對家的不舍……這些情緒交織在一起,讓她不禁淚濕眼眶。然而,她深知,這是一次為了使命的遠行,她必須堅強。
當李薈與同行的甘老師在機場相遇。那一刻,她再也無法抑制內心的情感,淚水奪眶而出。但很快,她擦干眼淚,整理好心情,與團隊一起踏上了前往得榮的征程。
他們一行11人,從成都飛往云南麗江,再換乘長途汽車,歷經六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終于在黃昏時分抵達了這片神秘而美麗的高原。
得榮縣
適應:凝聚與堅持
初到得榮,面對簡陋的生活條件,李薈和團隊成員們并未退縮。他們自己動手購置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需品,開始了在高原上的生活。每天忙碌于工作與生活之間,他們卻從未有過怨言。晚餐后,大家聚在一起,聊生活、聊工作、聊思念,團隊之間的凝聚力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增強。
高原的工作異常艱辛。每周工作6天,從早上7:30到晚上9:00,李薈和團隊成員們幾乎都在學校里度過。口腔潰瘍、睡眠差、掉頭發、反復感冒發燒等高原反應也隨之而來,李薈和團隊成員們總結出了各種對抗高原反應的方法。制氧機、加濕器、洋參加烏梅煮水、眼罩冷敷熱敷……這些成為了他們戰勝困難的“法寶”。
關愛:呵護與成長
得榮分校共有229名學生,其中98%的孩子均為藏族,農牧民家庭的孩子占75%。在這里,李薈老師遇到了一個讓她深感心疼的孩子。這個孩子來自一個貧困的家庭,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哥哥殘疾,妹妹年幼。然而,他卻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家庭的困境,而是選擇默默承受。李薈在得知這一情況后,深感自責和難過。她開始默默關注這個孩子,發現他總是用飯盒接冷水喝,還時不時胃疼。于是,她買了一個新保溫杯送給他。然而,孩子的自尊心卻讓她拒絕了這份好意。李薈沒有放棄,她巧妙地以“禮尚往來”為由,將保溫杯送給了他。那一刻,孩子的眼中閃爍著感激的光芒。
這個孩子只是得榮眾多貧困學生中的一個縮影。李薈深知,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幫助。于是,她開始更加關注這些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盡自己所能為他們提供幫助。同時,她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辦一所深深扎根的少數民族分校,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成就:蛻變與榮耀
在得榮分校的兩年里,李薈見證了學校從樹德班到樹德得榮分校的蛻變。自2022年7月樹德班開辦以來,得榮的教育面貌煥然一新。當地孩子們再也不用遠赴康定、瀘定甚至成都求學,而是可以在家門口就能上到好學校。樹德班的學生們在各類考試中屢創佳績,為得榮的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李薈和團隊成員們的辛勤付出。他們不僅要面對高原的艱苦環境,還要克服種種困難,為孩子們提供優質的教育。每當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純真而渴望知識的臉龐時,所有的疲憊和艱辛都煙消云散了。
眷戀:高原的美好與不舍
除了教學之外,李薈還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工作。她關心學生的成長,關注教師的發展,致力于打造一個和諧、積極、向上的教育環境。她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和贊賞,也贏得了家長們的信任和尊重。
在得榮的日子里,李薈不僅收獲了事業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還收獲了來自高原的純粹與美好。她愛上了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人。每當周末來臨,她和同事們都會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去游覽高原的美景。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里的小松鼠、噶金雪山的雪人……這些美好的瞬間也成為了她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堅守:責任與使命
如今,李薈老師仍然堅守在得榮分校的崗位上。她和另外五名教師一起,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而努力奮斗。他們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而使命光榮,他們愿意用青春和汗水為這片高原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希望。
援藏是一次特殊的經歷,它讓李薈老師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在她看來,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希望、塑造未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她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知識的光芒,也為他們種下了夢想的種子。而這些種子,終將在未來的某一天綻放出絢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