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區噶爾縣左左鄉上左左村:改革賦能 跑出畜牧業發展“加速度”
2025-04-16 來源:西藏日報 | 分享: |
在海拔超4600米的阿里地區噶爾縣左左鄉上左左村,時下雖依然寒氣逼人,但難掩村民們心中的喜悅。原來,就在幾天前,上左左村在黨群服務中心舉行了村富民惠民扶貧合作社2024年集體分紅活動,為村莊平添了幾分暖意。
“去年,合作社收入十分可觀,共分紅438.23萬元。除現金外,我們還給每名社員分發3只綿羊、2只山羊、10斤酥油、8斤奶渣,讓大家切實享受到牧區改革帶來的紅利。”合作社經理桑嘎石確介紹說。
社員獲得豐厚紅利的背后,是噶爾縣近年來在上左左村試點推行牧區改革的結果。2020年,噶爾縣委、縣政府創新提出“上左左村牧區試點改革”思路,并于2021年底正式啟動。自此,上左左村步入了發展“快車道”,集體經濟和群眾生活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
上左左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主任羅布占堆介紹,自牧改工作開展以來,噶爾縣先后在他們村實施了白絨山羊養殖場、畜產品加工廠、風干肉廠及獅泉河鎮銷售點冷凍庫房建設等多個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徹底改變了過去上左左村村民零散前往獅泉河鎮擺地攤賣畜產品的局面。如今,村里畜產品實現統一配送,逐步形成轉、運、存、售一體化的銷售模式,為村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此外,牧改推行的“勞動計分制”更是深入人心,“多勞多得”機制極大地激發了村民們干事熱情。一些群眾過去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已被如今的實干進取所取代,主動參與到合作社建設中。截至目前,全村有72戶214人以牲畜或勞動力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
村民赤列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四年前合作社成立時,我帶著家里的80只羊、2頭牦牛入股合作社,這是我作出的最明智的決定。幾年來,合作社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我每年都能拿到不錯的紅利,這比以前單干強太多了。”赤列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牧改的認可與感激。
“我們村牧改以‘構建新型牧業經營體系,促進牧區經濟轉型升級’為主旨,通過牧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形式,采取勞動力統一安排、草場統一管理、畜產品統一購銷、經營收入統一分配、統一記分的運作模式,推動傳統粗放型牧業向科學集約化、規模化轉變。”桑嘎石確告訴記者。
走進村里的風干肉廠,掛在生產車間橫梁上的一排排風干牦牛肉映入眼簾,場面頗為壯觀。“這些用本地牛肉制作的風干肉很受消費者歡迎,市場供不應求,常常還未上市就被預訂一空。”羅布占堆感嘆說,“風干肉廠有如今的成就,離不開牧改的持續推進。”
上左左村牧區改革始終堅持“增加群眾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的主基調,積極探索多元增收渠道,以牧改為契機,組建了合作社運輸車隊,規模化發展燕麥草、苜蓿等青飼料種植。同時,通過集中出售牛羊絨毛、挖掘能工巧匠等方式,大力發展民族特色手工業,讓村民們的收入來源更加豐富多樣。
在村合作社的縫紉店里,兩名裁縫正忙著縫制藏袍。“店里主要制作羊皮襖、傳統‘噶式’披肩等各類藏式服裝和帳篷,去年生產的產品為合作社帶來了9萬多元的純收入。”銷售員索珍說。
對于未來,桑嘎石確信心滿滿:“接下來,將持續深挖牧區改革的潛力,開辟更多增收渠道,全力以赴壯大村集體經濟,在提高農牧民收入的同時,讓每一項改革舉措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如今的上左左村,在牧區改革的有力推動下,畜牧產業生機勃勃,村民們正憑借勤勞的雙手,在改革的春風中創造著更加美好的生活,一幅新時代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