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完成四張答卷 推動甘孜綠水青山冰天 雪地變為金山銀山
2025-06-24 來源:甘孜日報 | 分享: |
夏日的康巴大地,水草豐美、花開爛漫。這里有“詩”一般的文化底蘊,茶馬古道經過這里,紅軍長征走過這里,《康定情歌》唱的是這里;這里有“遠方”的絕美風光,雪山巍峨、草原廣袤、森林蔥郁、湖泊澄澈。為了追尋詩和遠方,游客紛至沓來。
數據顯示,2024年,甘孜州共接待游客4385.0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81.5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95%和6.26%。甘孜州的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正在變為造福當地人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金山銀山。
這背后,是近年來甘孜州奮力完成文旅融合、品牌打造、待客如親、造福于民四張答卷,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文旅融合新高度
以生態為形、文化為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甘孜州有什么?如果有人這樣問,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雪山、藍天,風光美如畫。
甘孜州不僅有絕美的自然風光,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今年5月,在海拔3750米的稻城縣噶通鎮,總投資約2.4億元的皮洛遺址保護利用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這一超大型舊石器時代遺址進入系統性保護與開發新階段。
皮洛遺址是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統籌利用史前文化和天文科研、雪山生態等資源,甘孜州正在稻城縣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標。這是甘孜州深挖特色文旅資源、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甘孜州開展“地毯式”全域文化資源普查,將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符號元素融入文旅產品開發、景區景點打造、旅游服務設施建設等各個環節。
甘孜州堅持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一體化推進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曲、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藏醫藥的傳承傳播,整體推動歷史遺址遺跡、古建筑、石窟寺、壁畫等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代表性實物等可移動文物的收集整理保護利用,成功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4項,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5項、省級非遺項目140項、州級非遺項目681項,擁有瀘定橋、德格印經院、丹巴古碉群等全國、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1處。
立足文旅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中共甘孜州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會議提出,要以“大橫斷、大景觀、大交融”為總攬,探索建立旅游景區品質提升激勵機制,深化國道318線“中國最美景觀大道”和國道317線“高原絲路文化走廊”等旅游精品路線建設。
甘孜州高起點、高標準編制《甘孜州“十四五”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甘孜州“十四五”公共文化和旅游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康巴文化生態實驗保護區規劃》等一系列規劃,著力構建“三環一帶兩濕地”的“312”全域旅游總體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產業布局、項目建設和市場培育,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科學指引。
截至目前,甘孜州已查明旅游資源36112個,其中5級資源308個;建成A級旅游景區115個,其中5A和4A級景區30個;擁有州級以上非遺項目850個,其中世界級和國家級29個;成功申報文物保護單位1325處,其中國家級18處。全州旅游資源總量、A級景區數量等指標均居四川省首位。
品牌打造新成效
內提品質、外塑形象,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
“甘孜山河壯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精神富饒、資源豐富、前景美好。當前,我們正以打造‘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內提品質、外塑形象,內外兼修,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推動甘孜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為金山銀山。”甘孜州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4月,甘孜州在成都舉辦“蜀山之王·千面貢嘎”旅游推介活動,推出一個嶄新的文旅品牌。大貢嘎區域的自然奇觀、多元文化與旅游體驗,讓大家感受到圣潔甘孜州的萬千氣象和康巴大地的無窮魅力。
近年來,甘孜州大力實施文旅品牌創建工程,充分利用皮洛遺址、海螺溝、康定情歌、瀘定橋、稻城亞丁等影響力,塑造“此生必駕”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甘孜段、“絲路甘孜 川西秘境”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超級IP”。
去年,“德格印經院院藏雕版”檔案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絲路甘孜 川西秘境”品牌案例榮獲國際艾奇獎數字文旅創新類金獎,是中國唯一一例金獎獲獎品牌。
甘孜州還以獎補措施為抓手,加大天府旅游名縣(鎮、村)、省級旅游度假區、生態旅游示范區等品牌創建力度,目前已成功創建天府旅游名縣3個、天府旅游名鎮4個、天府旅游名村7個;建成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7個,獲評國家級、省級旅游休閑街區3個。
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節等知名節慶活動也是甘孜文旅的“金名片”。近些年,甘孜州按照“一縣一品牌”“一縣一特色”的思路,倡導和鼓勵各縣(市)把民俗節慶活動作為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逐漸將民俗節慶活動打造為旅游互動體驗產品。
中國康定國際情歌節和丹巴、理塘、鄉城、雅江等地的民俗節慶活動,已成為豐富廣大群眾文化生活、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成為吸引游客關注、促進旅游消費的重要突破口。
與此同時,甘孜州還創新開展文旅宣傳推介。
借助省外對口支援、省內對口幫扶、招商引資、旅游營銷四大平臺,甘孜州積極開展“圣潔甘孜”走進客源地系列推介會、“山河萬里·甘孜必達”冬春旅游營銷、“州花”和“州鳥”評選等專場推介120場次,組織參加廣州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主會場、“甘浙好甜”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動160余場次,吸引游客關注。
近年來,甘孜州以“網紅效應+文化IP”雙輪驅動,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構建“政民聯動、虛實結合、線上線下引流”的營銷宣傳矩陣,創造多個旅游營銷“現象級”事件。其中,“甘孜文旅局長劉洪”“甜野男孩丁真”系列宣傳片和短視頻全網瀏覽量近1000億。“甘孜文旅”賬號入圍小紅書“年度飆升頂流”,甘孜州成為小紅書用戶“年度喜愛目的地”之一。
5月,丁真參演的愛情電影《永不失聯的愛》在甘孜州首映。當地同步推出“票根換門票”活動,開啟“跟著電影游甘孜”的新嘗試。
游客服務新感受
用心用情,待客如親,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旅游的本質是什么?答案林林總總,關鍵的一點,它是一項‘人’的活動,旅游資源是人提供的,也是為人服務的。要堅持用心用情,服務于人。近年來,甘孜州持之以恒堅持‘待客如親’,這種氛圍在全州正成蓬勃之勢。”甘孜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今年端午假期,甘孜州共接待游客53.2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9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28%和7.55%。
超50萬人來甘孜州,如何做好服務?近年來,甘孜州聚焦“安全、滿意、舒適”等目標,統籌“人、制、技”等多重手段,不斷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尤為亮眼的是,端午假期內全州無重大安全事故和投訴事件發生,游客收獲了安心舒心的旅游體驗。康定市塔公鎮云繞雅拉觀景臺的工作人員熱心助人,贏得外地游客“景美人美心美”的贊嘆,成為甘孜州文旅優質服務的生動縮影。
甘孜州完善旅游市場投訴快處機制,推進“窗口式”“一站式”服務,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游客維權平臺:聯動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借助“0836-12345”熱線及甘孜州12345網絡理政平臺,實現游客隨時投訴、咨詢與反饋;線下在景區、酒店、游客中心設立維權服務點,投訴處理周期縮短30%,游客滿意度顯著提升。
同時,構建旅游旺季多部門協同響應機制,融合應急救援資源調度等系統生成動態預警模型,制定州、縣(市)兩級文旅部門及4A級以上重點景區安全應急處置預案,建立4A級以上景區旺季游客承載量預警機制,確保旅游旺季無重大旅游投訴、無半小時以上交通擁堵、無社會治安和安全事故。
著力完善基礎設施,甘孜州不斷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廁所、停車場、標識牌、充電樁、步游道、觀景平臺等公共服務體系,注入文化元素、注重人性化設計、滿足功能要求、體現自身特色,游客接待能力顯著提升。
依托“大貢嘎實景三維一張圖”平臺,整合景區、交通、氣象等多源數據,推進智慧旅游標準化建設,實現旅游資源配置與游客需求精準化,并創新應用DeepSeek大模型,打造智能客服、景區巡檢、安全管理一體化云平臺,推動智慧旅游向縱深發展。
惠民富民新路徑
創新生態價值轉化路徑,推動農商文旅融合發展
位于道孚縣八美鎮中古村的墨石公園景區內,紛至沓來的游客、各自忙活的村民、來來回回的駿馬,一片熱鬧景象。“現在游客越來越多,我們除了在墨石公園牽馬,還有集體經濟分紅,不出村就可以掙到錢,相信未來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村民扎西莫郎說。
“甘孜州著力拓展‘文旅+’產業鏈條,依托廣泛分布的鄉村文化旅游資源,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商文旅融合發展,讓群眾普遍參與、普遍受益,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甘孜州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甘孜州支持和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參與鄉村文化旅游發展,推廣“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盤活土地、草地、林地、閑置宅基地等資源,完善資產收益和股權量化機制,實現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
墨石公園景區的開發是一個典型案例。原來的深度貧困村中古村,通過深度挖掘旅游資源、創新聯農帶農機制,依靠景區門票分成、集體資產租賃、酒店入股分紅等多個渠道,2024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00余萬元,村民人均分紅約2000元。此外,村民還通過自主經營的特色飲食、馬幫體驗等項目,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甘孜州還結合自駕游市場需求,將田園觀光、休閑度假、農牧體驗、民俗風情、鄉村研學等農業旅游基地與松茸、青稞、糧油、果蔬、茶菌、牛羊等特色優勢產品有機結合,打造鄉村旅游新村、星級鄉村酒店、特色業態經營點、民宿民居等鄉村旅游品牌,進一步拓展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
在瀘定縣嵐安鄉,40余名來自上海、云南、山西等地的創業者成為“新村民”,帶動本地村民一同奔向致富之路。
如今,民宿、酒館、咖啡屋等不斷涌現,戶外徒步、農趣采摘、非遺體驗等文旅項目吸引著八方來客。2024年,嵐安鄉接待游客1.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00余萬元。
目前,甘孜州有涉旅經營主體5.4萬余戶,旅游業創造就業崗位9.5萬余個,解決本地就業和帶動間接就業人數超過15萬人。
75年前,新中國第一個專區級少數民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今天的甘孜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統籌做好文化旅游、高原農牧、清潔能源“三篇大文章”,正依托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積極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