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育新苗:丹巴高中三年蛻變背后的金東力量
2025-06-28 來源: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幫扶丹巴縣工作分隊 作者:高瑞如 | 分享: |
這個六月,伴隨著大渡河的濤聲一起傳來的是丹巴高中的金榜歡歌。丹巴縣高級中學參加高考119人,本科上線77人,上線率64.7%,較2024屆增幅92.5%,值得一提的是,首屆“樹德班”參加高考36人,本科上線35人,上線率97.2%,藏族姑娘西繞拉姆以623分的優異成績,同時通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高校專項計劃初審。這組亮眼的數字是莘莘學子的寒窗碩果,是群山深處綻放的希望之花,更映照出金東區與丹巴縣三年教育“組團式”幫扶的生動實踐,是東西部協作下教育共富的鮮活樣本。
【上圖為西繞拉姆同學在接受支教教師許斌的輔導】
直面困境,叩門破局塑信心
2022年7月,首批4名教育“組團式”幫扶教師,跨越2000公里來到丹巴任教。彼時,丹巴高中面臨著諸多難題。學校地處離縣城5.6公里的墨爾多山鎮,大量學生父母外出務工,隔代撫養家庭比例突出,形成教育生態斷層,重點大學升學記錄為零,即便有民族地區政策加分,本科上線人數也寥寥無幾。同時,“優質生源外流”現象嚴重,許多家長傾向于將孩子送往成都、綿陽等教育強市,認為縣域高中是“教育洼地”。
改變必須從叩開學生家門開始!
浙江金華第一中學副校長金惠忠作為教育“組團式”幫扶隊長,帶領團隊攥著當年中考前100名學生名單,踏上“顛簸”的家訪路。丹巴地廣人稀,有時驅車三四個小時到山頂可能只有三五戶人家,但教育者的腳步從未被高山阻擋。歷經百余次登門懇談,最終成功挽留36名中考600分以上的優秀學子在丹巴就讀,打破了本地高分生源外流的“魔咒”。
“在東部做教育是錦上添花,而在這里,對偏遠地區的孩子們而言,就是雪中送炭?!背錾磙r村的金惠忠深知,考一所好大學可能是丹巴孩子走出大山最好的路。正是這份源于親身經歷的信念,讓金惠忠帶領的團隊援川之路走得更加堅定與踏實。
創新舉措,高原綻放教育之花
生源穩住后,肩上的擔子卻更沉了!創辦“樹德班”、構建“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完善教育機制、拓展教學平臺……在金東丹巴兩地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幫扶團隊于2022年秋季在丹巴高中開展教育改革,為涉藏地區縣域高中打造提質示范點,推動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
行萬里路,以“山海聯動”破題教育資源壁壘。2023年暑假,幫扶團隊對接浙江教育資源,組織丹巴高中25名師生赴浙江研,讓知識在見聞中變得鮮活有溫度?!昂⒆觽兌己芘d奮,回學校之后更加努力學習了,這趟旅程就有意義?!苯鸹葜艺J為研學可以幫助孩子們拓寬視野,激發學習熱情。
耕耘終有收獲,2023年本科上線人數相較往年陡增500%、2024年本科上線42人、2025年本科上線77人,升學人數逐年攀升,更是創造了多項丹巴歷史。當支教老師將錄取通知書送往藏寨時,家長點燃的鞭炮與敬獻的哈達,成為教育者最真誠質樸的禮贊,比任何榮譽都來得厚重。書聲瑯瑯的丹巴高中,成為丹巴孩子逐夢的搖籃,更是教育幫扶征程上最鮮活的注腳。
情系長遠,打造“帶不走”的師資隊伍
為了讓優質教育資源在高原真正扎下根,幫扶團隊創立“雙師課堂”,以“一課兩師”模式,讓金華一中、艾青中學等名校的20名骨干教師化身“云端導師”,每月輸送全學科主題精品課,穿透地域教育壁壘。浙江名師主講時,丹巴教師擔任助教同步研學,形成“輸血”與“造血”并重的長效機制,讓高原學子在課堂上觸摸東部教育的前沿理念,也讓本地教師在協同教學中完成專業蛻變。
三年時間,幫扶團隊促成金丹51對師徒結對,建成8個名師工作室,90余名教師在各級競賽中獲獎,形成了一套可持續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機制,為丹巴培育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高質量本土教師隊伍。
金東教育“組團式”幫扶教師跋山涉水,走遍丹巴縣所有鄉鎮的主要村落,推開一扇又一扇家門,將科學育人理念播撒進群山深處,他們深耕教育、傾情付出,讓無數丹巴學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未來,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誼將繼續傳承,助力丹巴教育邁向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