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2024-07-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分享: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多次強調改革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顯出深厚的人民情懷。
2022年10月23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在人民大會堂同采訪中共二十大的中外記者親切見面。
習近平在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路走來,我們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答卷。面向未來,我們仍然要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前進道路上,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我們要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2016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表示,“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物質精神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要全面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各行業各方面的勞動者、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干部創造發揮作用的舞臺和環境。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表示,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要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出發,拿出更多改革創新舉措,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經濟特區發展的創新創造活力。要把提高發展平衡性放在重要位置,不斷推動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舉一反三補齊公共衛生短板。
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重慶考察。
4月22日,習近平來到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察看小區改造和便民服務情況,聽取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為基層減負情況介紹。他還走進社區食堂,同正在就餐的群眾親切交流,鼓勵社區食堂實現可持續發展。習近平指出,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個重點,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既要保留歷史記憶和特色風貌,又要解決居民關切的實際問題。要總結推廣這方面的成功經驗,更好惠及廣大社區居民。城市治理的很多工作要靠基層黨組織這個戰斗堡壘和社區這個平臺去落實,要厘清城市社區職責事項,繼續推動資源下沉、完善服務設施,強化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提高社區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平。
離開時,社區居民紛紛圍攏過來歡送總書記。習近平對大家說,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能為解決民生問題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每年辦一些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5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注重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11月12日,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在上海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
習近平表示,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現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黨要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順應人民對文明進步的渴望,努力實現物質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會安定、生態宜人,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后代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2020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表示,我們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協調,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會形成改革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的生動局面。
2019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表示,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沒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我們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3年12月3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表示,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堅持緊緊依靠人民。改革開放35年來的歷程表明,許多改革都是由基層群眾自發推動、自下而上形成的,廣大人民群眾是推動改革的重要力量。今天,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依然要充分發揮人民主體作用。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