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唐卡——衛藏勉塘畫派
2017-05-16 來源:西藏日報 作者: | 分享: |
?
勉塘畫派傳承人丹巴繞旦教授工作照。
勉塘畫派是西藏15世紀以后影響最大的繪畫流派,主要流行于衛藏地區及昌都部分地區。該畫派的創始人是勉拉頓珠,他出生于洛扎勉塘(今山南市),勉塘畫派由此而得名。勉拉頓珠大約出生于公元15世紀20年代-30年代。據史料記載,勉拉頓珠出生的時間與他家鄉發現朱砂礦的時間一致。這種重要繪畫顏料的出現,似乎預示著一代繪畫大師降臨人世。
勉拉頓珠自幼聰慧,毫不費力地學完各種字體的書寫以及大小五明中的絕大多數內容。成年后,拜后藏一帶的著名美術大師多巴扎西杰布為師,苦心鉆研,在繪畫藝術領域取得了很高的造詣,并通曉藏、漢及印度、尼泊爾等地區及國家各個繪畫派別的技法,他根據《續部》等著作編寫了繪畫理論專著《造像量度如意寶》,并創立了勉塘畫派。他參與了由一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主持的1447年創建的扎什倫布寺措欽大殿壁畫繪制的全過程,單獨完成了北壁的《釋迦牟尼與十六羅漢圖》《八十大成就者環圍金剛持》兩鋪壁畫,在西壁親手繪制了《釋迦牟尼十二宏化圖》的白描部分。另外,他在該寺以及同時代建造的諸多廟宇中繪制完成了大量的壁畫、巨幅堆秀唐卡及小型唐卡。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扎什倫布寺的巨幅堆秀唐卡《釋迦牟尼》,其長約32.9米、 寬19.3米。該畫派造像法度精嚴,與傳統的表現手法相比,尤其注重線條的運用,其線條工整流暢,色調活潑鮮亮,變化豐富,人物體態、骨相和肌膚都異常完美,脖頸較長,高度和諧的色彩和色調配置十分突出。畫面暈染充分,用色細膩、柔和、富麗堂皇。由于石青和石綠色突出,從遠處看,該派繪畫作品十分優美。衣袍和飾帶呈不對稱形式,棋格使構圖消失,諸神位于云端風景之中,布局活躍多變,背光中卷草圖案等變成了波浪式放射的金線,該派擅長表現和善寧靜類神像。
2006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治區非遺保護中心供稿)